
开栏语
千年梦想,百年圆梦。非凡历程,伟大成就。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如今,小康已不再是梦想,而是我们每个人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它是“三园”建设带给百姓的丰收;是“云巴”给市民带来的便利;也是人们越来越容易看到的碧水蓝天……
今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小康圆梦”栏目,记录璧山儿女铿锵有力的奋斗足音,分享普通人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畅想更加美好的未来。
讲述人:重庆春骄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
《光明日报》7月11日消息“你还指望着从土里刨出‘金疙瘩’?”2012年,我从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时,正赶上老家重庆市璧山区在规划建设10万亩蔬菜基地,便打定主意回老家搞农业。谁知,父母一脸不高兴。
我理解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起早贪黑一颗汗珠子摔八瓣在地里刨食,可日子一直紧巴巴的。这让他们认定农业“没搞头”。
他们不明白,我想做的农业,跟他们那一辈的不一样。我心里揣着两个梦:一个是让农业能挣钱;一个是让食品吃起来更健康。
咋样才能做到?我的目标是搞生态农业。
万事开头难啊。搞生态农业,得少用农药化肥。这样,品质是保证了,可蔬菜水果病害多,产量低,个头也小。品相不好,卖起来就费劲。几年下来,亏了几十万。
我没有泄气。为了改良土壤,提高品质,我们的蔬菜基地仍坚持每年休耕。
“他们草不除,药不打,肥不施,让一大溜肥得冒油的田天天晒太阳!这些人莫不是骗子唦?”有村民到街道和区里反映,要求政府赶紧派人来查一查。
亏得党委政府支持!我扛住压力,四处拜师学技,慢慢摸索出杂草还田、尾菜还田培育土壤等技术。
苦尽甘来。基地的生态农产品,慢慢开始受到欢迎。2017年,基地实现盈利。接下来,一年更比一年好,带动了周边235户村民从事生态农业。去年,除租金外,我们又给流转土地的村民每亩额外增加202元。
瞧!土里真有“金疙瘩”。我们的耕作技术,还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
看到土里真刨出了“金疙瘩”,父母那个乐啊,这不,天天主动跑来帮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