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初,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溃败,物价猛涨,货币贬值,加上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市场交易大多以物易物,城内一些商店也关了门。人们对国民党深恶痛绝,认为垮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对解放后的新政府将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心中无数,顾虑重重。城里的年青人大多投奔乡下亲友,仅留老弱闭门守家。学校留少数师生护校,其余回家暂避。
11月下旬,人们发现成渝公路上军车和来来往往的国民党败军越来越多,噪声越来越大,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尤似丧家之犬。噪声持续了几天几夜后,车声少了,人声没了,县城趋于平静。11月29日,人们隐约听到隆隆炮声,大家议论纷纷,预感重庆要解放了。
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在江津县城小西门强渡长江成功后,立即翻山越岭赶到璧山追击溃退的国民党败军残敌。当天上午,解放军由地下党员丁清赋等人带路,解放来凤驿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追歼国民党残军。
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副军长肖永银,带领三十四师侦察连由歌乐山搭乘客车率先抵达璧山县城,滞留在汽车站的国民党溃兵见人民解放军从天而降,未作反抗,或缴械投降,或弃枪而逃,璧山县城胜利解放。
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第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第三十六师师长邢荣杰相聚璧山,宣告璧山解放。
12月1日下午4时,进驻璧山县城的解放军召集璧山县各界人士代表在原县政府会议室集会,组成“璧山县临时人民解放委员会”(简称“临解会”),负责推行县政。“临解会”督促各机关、学校人员返回岗位搞好本职工作,保护好所经管的财产和文卷,造具清册,听候人民政府接收,征借粮秣,支援前线;对维护治安,稳定经济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后,“临解会”及下属各小组按计划各自开展工作。同时召集县城的卫生届人士开会,号召他们自愿投资捐献药品,建立临时医疗站,为解放军和民众服务。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