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全国解放在即。铜梁县中心县委书记江伯言从解放区回川,在铜梁传达了“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方针、任务。璧山特区工委迅速将这一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并结合璧山实际进行了研究。对谈判对象,可以使用璧山县地下党代表名义,讲形势,指前途,陈利害,宣讲“约法八章”,声明既往不咎,并向策反人员明确表示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要求璧山地下党组织要提高警惕,相机行事,采取灵活应变的果断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策反工作。
1949年11月中旬,璧山党组织获悉国民党重庆卫戍区总司令杨森企图垂死挣扎,下令“组织卫戍区反共保民军”,在璧山则有意委任狮子乡吴邦骅为反共保民师头目。
吴邦骅,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曾任国民党军上校团长,陆军第44军上校高参,1949年下年脱离蒋军回乡,成为“璧山县回乡军官会”一员。吴邦骅虽为蒋介石学生,但并未受重用,对国民党心怀不满。此时被启用,不过是要替国民党殉葬。吴邦骅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任狮子特支书记、狮子中心校校长的陈馨德,与吴邦骅既是同乡又是亲戚,而吴邦骅妻子又在狮子中心校任教。于是,特区工委把对吴邦骅的策反工作视为一项紧急任务交给狮子特支。特支经过多方努力,策反工作取得成功。吴邦骅表示无条件接受党组织的意见,与蒋介石决裂,答应立即出山,抓住璧山县反共保民师的军权,待解放军到来时,里应外合,解放璧山。不久,杨森任命吴邦骅为“重庆卫戍区总司令部反共保民军第十三师”少将副师长兼璧山团团长,刘争环为副团长。
与此同时,璧山党组织又指示胡正刚跟吴邦骅、刘争环进一步取得联系。他们相互配合,很快便集中了官兵70余人,在县城成立了“反共保民军”璧山团司令部。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