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一战线是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三大法宝之一,璧山地下党组织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开展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璧山党组织就是运用统战工作,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据点——大道小学。在特支成员的分工上,设有专职统战委员。因此,这一工作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县级党组织负责人手中,形成了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独立工作体系。正因为不断扩大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党组织争取和团结了一大批璧山上层人士,为掩护党员和积极分子,为革命事业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夏,璧山党组织通过谈判掌握了大道小学后,立即提出“办好学校,为地方办公益事业,为乡里谋福利”的口号,团结了璧山县副参议长傅友仁,大路乡开明人士何声一、何声鸣、何声亮,教育界人士何元德、赵国保,六塘乡民代表主席刘明文等知名人士。他们为办好学校,积极献计献策,踊跃出钱出力,广泛进行社会宣传,提高学校声誉。凡是关乎校外的事,即由他们出面交涉,使学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傅友仁、何声一常以校董事名义,利用星期天宴请外地来校执教的老师,并邀请当地镇上掌权的头面人物作陪,在名为联络友谊,共谋办学的活动中,为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创造了条件。
通过这些活动,又陆续争取到大路乡副乡长何道宣、中心校校长蒋维祺等人。既巩固了学校的社会基础,扩大了社会影响,又使那些本带红色的教师们,经与当地士绅、名流、要人的来往酬酢,借以涂上一层保护色,从而更加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有利于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49年7月,大路乡乡民代表主席蒋宏修与傅、何两家因争办大道小学不成而结怨,蒋为搞垮学校而告密,国民党璧山县特派中统特务梁海泉,带领重庆卫戍区司令部的特务到大路场,企图抓捕在大道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袁仲仪、张黎两位教师。由于正值暑假,袁、张二人已不在校,党组织分析敌特的这次行动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纯属蒋氏捕风捉影的告密而来,认为可从容应付,于是让副乡长何道宣出面交涉,设宴招待敌特人员,并赠送礼品,化解了这场风险。后傅、何两家以诋毁学校,诬陷教师,损害傅、何两家名誉为由,找蒋宏修评理。经中间人调解,蒋宏修向傅、何两家赔礼道歉,端正了视听,维护了学校声誉,保护了党的组织和党员。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