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璧山北区工委改建为中共璧山特区工委后,璧山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里,秘密开展地下工作,积极争取革命群众,努力培养和发展地下党员,璧山党的组织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在大路乡、大道中小学、狮子乡、六塘乡、七塘乡、八塘乡、依凤乡等地建立了党的支部或特支。
在即将迎来全国解放的1949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加剧了对革命党人的残酷镇压。为了保护党的革命力量,璧山党组织将引起敌特怀疑的党员转移到外地隐蔽,被转移的党员在新的地方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北碚建立了北碚党小组,在铜梁建立了庆隆乡党支部,在巴县建立了龙凤乡党支部、歇马乡党支部和曾家乡私立亚洲中学党支部,这些党组织均受璧山特区工委领导。这些地区的党组织在解放前夕,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护厂、护校、维持社会秩序,为这些地区的顺利解放和政权接管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狮子支部与特支的创建
1948年夏,合川中学高中应届毕业生、时任合川中学高中部党支部宣传委员的陈均德,按照党组织安排,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回到璧山狮子乡开辟工作。陈均德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璧山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农民抗租、抗丁、抗税和进行统战工作;配合中共川东临委领导的合川、广安、武胜、岳池、渠县地下党组织的华蓥山起义和随之揭竿而起的南充、蓬安、潼南、铜梁、璧山的地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陈均德负责做好华蓥山起义失败和南充、蓬安、潼南、铜梁、璧山撤下来的同志的隐蔽安置工作,保存革命力量。
陈均德于7月中旬回到家乡,与璧山地下党负责人刘永贵、熊伯涛二人接上关系后,便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在狮子地区开辟党的工作。
1948年秋,陈均德将经过培养考察、表现较好的李先德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入党。李先德与陈均德在读小学和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时均是同班同学,受陈均德进步思想的感染,有强烈的反蒋反美情绪,有革命的愿望和理想。李先德入党后积极为党工作,于1948年底在巴县龙凤乡建立了一个党小组。与此同时,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吸收对国民党政府深感绝望的南岸弹子石一兵工厂的工人、狮子乡第十保人曾中信入党,并于1948年底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立了“中共狮子支部”,由陈均德任书记。
狮子支部建立不久,又从外地转入陈琼德、邓万勋两名党员。
邓万勋来到狮子后住在陈均德家中,经过与陈均德的大哥、任小学教师的陈馨德的接触与观察,认为陈馨德对共产党是信赖、拥护的,对党的纲领、主张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入党的要求,在行动上敢于同国民党反动政权作斗争,在思想和言行上基本符合党员条件,1949年6月,由邓万勋介绍,经支部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吸收陈馨德入党。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