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30年专注蔬菜生长的“土秀才”——记我区市级科技特派员张谊模
2021-05-31
来源:

专心扎根田坎,一心一意只为种好蔬菜。常驻璧山的市农科院研究员、市级科技特派员张谊模,怀着“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带领同事们全力攻克产业技术难题,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

“张老师,最近番茄的叶子有点蔫,是咋回事?”“这是青枯病,用生物农药就能解决,把用量控制好,这样既安全又环保。”5月30日,在七塘镇将军村伟正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番茄种植地里,张谊模对村民说。

近年来,七塘镇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而蔬菜顺利从田间地头到灶头,少不了张谊模的一份功劳。

2013年,渝西蔬菜研发中心在该镇喜观村成立,张谊模便被选派到该中心,对220多亩蔬菜基地进行新品种的引进、栽培、筛选及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一次在村里查看蔬菜长势时,我发现这里的土壤严重酸化,根本不适合种植蔬菜。而且蔬菜大多品种老化,市场占有量不高,这样会直接影响销售。”张谊模向记者讲述了他刚到村里时的情景。

于是,张谊模带领研发团队联合西南大学,对有机肥进行长期定位实验,花了3年时间终于改善了土壤质量。

接下来就是为农户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

“别看一根小小的黄瓜,品种的不断改良要经过10多年的换代培育。”张谊模说,现在培育出的新燕036和新燕039“燕白”黄瓜口感清香,完全没有了老品种的苦涩味,受到市场欢迎。

就这样,张谊模和研发团队每天不是在研发中心培育新品种,就是在蔬菜地里指导种菜技艺,常常连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

“我的办公桌就是菜地!”张谊模说,自己一年里半数时间都蹲在地里,坐办公室的时间不到60天。通过多年的努力,张谊模和研发团队每年会研发200余种蔬菜新品种,并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合在七塘镇种植的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品种。

“现在张老师让种啥我就种啥,他从没让我们赔过钱。”伟正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闫光伟说,张老师永远是我们的“棚友”。

如今,张谊模所管辖的蔬菜基地,一亩每年可为村民增加300元至500元产值,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提亮了璧山蔬菜品牌的知名度。(记者 何燕雯 见习记者 杨翕越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