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把青春奉献在稻田里 ——记我区科技特派员殷清贵
2021-05-26
来源:

  “罗老板,这块田该灌水了哟,这样才能保证收成好。”5月18日,正兴镇石院村8组一块水稻田边,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农艺师、区科技特派员殷清贵正在给种植户罗廷锋传授种植技巧。

  2016年初,原本种植蔬菜的罗廷锋租下村里的300多亩土地,转型种植水稻,而这对于缺乏水稻种植经验和技术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刚种植水稻的头两年,受天气影响,因插秧不及时、土壤没有充分熟化,导致他家的水稻产量不高。加上没有进行大米加工,收益甚微,这让罗廷锋有点泄气。

  此时,殷清贵给罗廷锋带来了喜讯。“区农业农村委有一个‘特色粮油设施设备项目’,补贴力度很大,自生产自加工对你来说更划算哟。”2019年,殷清贵的这番话,给了罗廷锋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很快,他贷款修建了厂房,添置了大米加工机器、烘干机磨制大米。

  在殷清贵的耐心指导下,罗廷锋逐渐从种植大米的“新手”变成了“行家”,年收入比之前增加了20多万元。

  去年,殷清贵经过一番比较和思考,认为“稻田综合种养”很适合罗廷锋。他建议罗廷锋在水稻田里养鱼,不仅可以收获鱼产品,还可以利用鱼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并且吃掉农田里的杂草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幸亏听了殷老师的建议,现在光卖鱼一年就能挣好几万!”罗廷锋笑着说。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潜心研究农业33年的种植专家,殷清贵就像“报时鸟”一样准时,播种、育秧、栽插、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他总是踏着农时表而来,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待在地里。

  “我们璧山的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合种水稻,打造本土优质水稻品牌,用品牌带动农户增收,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殷清贵说。

  经过对璧山现有水稻品种的考察研究,殷清贵建议罗廷锋对水稻品种进行了两次更换、改良。2019年,罗廷锋创立的“璧玉稻虾香”品牌上市,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

  去年,殷清贵又对石院村的土壤进行了仔细研究,针对不适合种水稻的农田,他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把它们利用起来种植蔬菜。同时,他建议农户将水稻收割后,将粉碎的秸秆用作种大球盖菇的底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殷清贵的指导下,一田“多用、多产、多收”的模式在石院村逐渐形成,通过稻鱼共生,稻菌套种,有效推进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守护了市民“舌尖”安全。

  30多年来,殷清贵始终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奉献于稻田中”的誓言,为我区农业技术指导作出积极贡献。他先后服务企业(合作社)等2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数量150户;解决水稻烂秧死苗等技术难题12项;荣获2020年度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种植先进个人”称号。(记者 何燕雯 见习记者 杨翕越)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