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党史上的璧山】第三届中共璧山特别支部委员会(上)
2021-05-17
来源:

1940年底,在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前夕,白深富奉上级指示撤回璧山隐蔽,当时有“转地不转党”的规定,因此,回到璧山后即失掉了党组织关系,但仍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积极为党工作,在合江、广安、重庆、璧山等地教学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42年下半年,白深富在重庆适存高商执教时,由省教院学生陈如元介绍,认识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1944年清明节,白深富、陈如元应刘光之约,前往重庆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三人会面后共同研究决定,由文科较优的白深富(化名白石坚)参加国民政府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被录入“中央政校公务员训练部”受训,受训期满后,在国民政府“粮食部陪都民食供应处”供职。

1945年,白深富回到璧山,利用与时任璧山县长王槐为中央政校同学的关系,就任璧山县教育科科长。此时,白深富虽未恢复党籍,仍积极从事革命工作,逐步部署璧山6所中学的进步力量,安插进步教师到中、小学任教。对县内享有声望的民主人士陈雪樵、傅友仁、郑九恩、张标中、伍朝杰、郝殊凡、谭燮阳等人,采用各种方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是年秋,白深富与已脱党、在璧山职校任教的谭绍镕密商后,串联思想进步、彼此信赖的一批回县工作的大学生组织了“群力社”,成员有白深富、谭绍镕、白深家、谭绍廉、谭绍仪、何宗列、何宗禄、陈茂德、徐昌渠、李文明等人。“群力社”的宗旨是“团结互助,增进友谊,群策群力,共谋桑梓利益的发展”。

1946年夏,常驻璧山县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举办民教人员训练班,白深富借机从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他先与姜荣汝、罗显威密商,由姜、罗分别串联训练班同学王希贤、郭享一、陈德梓、蒲元麟、邓文荣、何俊等10人,以宰鸡头、喝血酒的方式,结为异姓10兄弟,联络点设在城内“璧民茶社”,以后发展成为“新璧社”,任务是联络、团结璧山县各乡民教主任,为振兴实业、建设新璧山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