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璧山经济迎来满园春色,实现“开门红”。日前,一季度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公布,其中GDP同比增长19.7%,可谓亮眼开局。
春暖花开,璧山经济正在迸发活力。项目工地,机械声轰鸣不断,一股建设热潮扑面而来;各企业车间流水线上,机器手臂上下翻飞,呈现火热场景;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景区游客人来人往,市场活力提升。
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了这份活力。一季度,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5.9%;第二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11.9%,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工业生产增势良好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增长40.1%,两年平均增速13.6%。近八成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或持平,超七成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行业生产正增长面已达100%。
成绩落脚于数字,数字背后是扎扎实实的举措与苦干。
增长的数据离不开我区坚定不移抓科技创新和抓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力建设创新平台,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使全区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企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保障企业用工、服务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题等方面频频发力,助推全区企业提质增效。
此外,在工业领域的各项数据中,有一组数据格外引人瞩目。一季度,汽摩产业和电子产业领跑全区工业发展,产值分别增长79%和61.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0.6和11.8个百分点;龙头企业拉动有力,其中青山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倍,弗迪锂电池净增产值16.9亿元,康佳光电净增产值8.6亿元,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5、12.7和6.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回升
景区熙熙攘攘,商场热闹非凡,电影院一票难求……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通讯红包、稳岗补贴等“就地过年”政策效果明显,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业加快恢复。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8%,两年平均增速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分别增长41.7%和43.2%,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75.4和61.3个百分点,近20%的企业销售额实现翻番;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类消费增长43%,建筑及装潢类增长45.9%。
消费新业态同步显现出强劲活力。2021年的春节,在网上办年货成为首选。
“城市生活网消费券免费发放”“迎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等激发着消费者网购年货的热情。一季度网上商品销售增长22.5%,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1%;同时,去年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消费快速恢复,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66.2%和60.2%,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86.2和81.7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高位起步
以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等为牵引,有效投资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一季度,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区投资总额增长30%,两年平均增速4.5%。
“十四五”开局之年,有效投资的稳步增长将为未来五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月25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18个开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此次开工实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将加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高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量的增长背后,是质的提升。从一季度投资的三大板块看,得益于弗迪锂电池二期项目启动及中车恒通即将上线投产,工业投资增长43.5%,两年平均增速10.3%;以融斯源、龙湖、嘉福等为代表的房企加快开发,房地产投资增长35.2%。全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4.5%,高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
(首席记者 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