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反动派杀气腾腾,凶相毕露,全川一片白色恐怖。张之泳到重庆盐务分局,也站不住脚,被迫离开,化名张德民,考入湖南元陵汽车站当职员,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年,直到1944年,日寇大举进攻湖南、广西,国民党军队在湘桂前线大溃退,张之泳只好再度来渝,化名张宇农,由当年入党介绍人黄友凡推荐,到重庆市财政局工作。
在重庆市财政局里,有一个职员叫羊申甫(江苏省武进县人),跟南方局青年组组长刘光有直接联系,在大渡口钢铁厂里有两个党员,一个叫郑炯熙,一个叫徐世森,张宇农和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
抗战胜利后,张宇农去建川中学读书。1946年(或1947年),由黄友凡经过地下党重庆市工委给他正式接上关系。这时他的社会职业,已是中学英语教员了。
1948年2月,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决定,以白深富为依托,派张宇农到璧山县清理和建立党的组织。当张宇农与白深富取得联系后,于同年3月1日,率领党员邓领章(遂宁人,重庆市立师范毕业,1947年8月入党)、蒋德刚(蓬溪人,重庆市立师范肄业,1948年2月入党)由重庆来到璧山县城。邓领章化名邓启明,由白深富派去璧山县青木乡中心校任教,蒋德刚化名蒋敬如,由白深富派去城北乡中心校任教,张宇农自己则更名张铭新,由白深富介绍到璧山县立中学作英语教员。之后,又由文静波将璧山中学女教师唐玉辉(渠县人,大竹师范毕业、文静波的学生,1947年入党)的组织关系移交过来。这样共有党员五人,经市工委批准,成立中共重庆市璧山县特别支部,由张铭新任书记,下设两个党小组:第一党小组组长是张铭新,党员白深富、唐玉辉;第二党小组组长也是张铭新,党员邓领章、蒋德刚。两组之间的党员,不发生横向关系。特支规定小组成员每周碰头一次,每月开小组会两次。
3.坚贞不屈写春秋
张铭新负责璧山特支工作期间,既忙又苦。一方面,他要搞好教学,又要分别开好两个党小组的小组会和碰头会,还得月月向市工委汇报工作。另一方面,既要同敌人进行公开的和隐蔽的斗争,又要启发和教育群众,还得热情关心、耐心教育和积极帮助几个新党员。特别是蒋德刚同志,他因在城北小学体罚学生,引起轩然大波,为了平息事件和调动蒋德刚的工作,张铭新费尽了心血。张铭新对蒋德刚说:“我们千辛万苦由重庆到璧山来干什么呢?绝不是仅仅为了谋一个职位,找一碗饭吃。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革命。要把革命工作搞好,首先就得站稳脚跟,建立据点,发展组织,所以我们必须密切、广泛联系周围的人,教育他们、依靠他们共同起来革命。”1948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党小组会上,张铭新郑重宣布,党组织决定,让蒋德刚立即转移,先去市委,然后去川北参加岳广起义队伍。几天后,张铭新亲自把蒋德刚送到重庆。由于发生《挺进报》被敌特侦破事件,他们在重庆找了三天都没有联系上中共重庆市工委人员。张铭新就对蒋德刚讲:“明天我就回璧山去了,你要表现得愉快些,在市里绝不可有失常态;你可以继续跟知道的熟人联系,并可把这里的情况转告中央。”临别时,张铭新给蒋德刚30万法币,暂作一个月简单的生活费用,并和蒋德刚约好下月再会,然后才转身离去。
1948年4月6日和17日,重庆市工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先后被捕、叛变,出卖了璧山特支。同年7月,张铭新在璧山中学被重庆警备司令部逮捕,囚于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张铭新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利用间隙时间,帮助难友学习英语,以备将来万一能重见天日,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1949年11月27日,张铭新壮烈牺牲于狱中,时年32岁。
1950年2月,中共重庆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认定张铭新为革命烈士。(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