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在张黎群的指导下,“亚洲中学”组建了一个以吴宇同为组长,简单、陈灼华等教职工为核心成员的“农村工作小组”(党的外围组织),并利用当时的乡村建设学院院长晏阳初在璧山办平民教育实验县,县政府下令各学校就近开办平民教育的机会,就近开展举办农民识字班的革命活动,其间又吸收了来到依凤的张其栋、赵光白等人参加农村工作小组。农村工作小组以识字教育的方式启发农民,培养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为日后璧山地下党开展党的活动打下了基础。由于吴宇同的特殊表现和对党的执着追求,终于在1947年9月被川东特委吸收为中共党员,并在1949年3月任中共沙磁特支书记。后来,农村工作小组成员都成了川东地区的革命骨干。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由于“亚洲中学”地处农村,不仅与城市的民主运动隔离,而且生源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经多方努力,于1946年11月迁到重庆江北磐溪与该处私立民建中学合并,更名为民建中学。
“亚洲中学”地处重庆“陪都”偏僻小场,许多革命人士都来过这里,起到了掩护和积蓄革命力量的积极作用。王蔚然、蔡丹冶等同志在湘桂大撤退时,经南方局文委邵荃麟介绍,到“亚洲中学”隐蔽了一段时间;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邵容光、朱亚、朱彤、秦耀文等地下党员,在他们所属的贵州党组织遭到破坏时,也转移到了“亚洲中学”。对这些转移来的地下党员,学校不仅要负责他们的生活,保证他们的安全,而且还给他们安排了相应的工作。邵容光小组转移来后,学校给的工作是秘密学习游击战知识,待机输送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邵容光小组就是隐蔽在依凤的一个游击训练小组。“亚洲中学”迁到重庆江北磐溪后,这些隐蔽的地下党员各奔东西后再次参加了革命斗争,“亚洲中学”成了当时川东地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一个聚集地。
由于各方革命人士来到依凤,加上“亚洲中学”在创办之时未报请当时的璧山县政府备案,“亚洲中学”的一些活动引起了璧山县国民党党部的怀疑,致使“亚洲中学”在第一学期就险遭查封。“亚洲中学”师生对国民党的查封予以强烈抵制,当县政府派来的督学把学校的几名负责人拘留到乡公所后,吴宇同与潘其江赶到璧山,向县政府交涉继续办学的事宜,并到重庆活动,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办学;简单则在学校组织师生包围督学,开展说理斗争的护校活动,当督学调来10多个乡丁实行武力封校并扣押了简单后,“亚洲中学”的师生就到依凤乡公所请愿,高呼“我们要上课,我们要吃饭”等口号。经过这次齐心协力的抵制查封和以后几次赶走流氓的捣乱行动,“亚洲中学”才在依凤场站稳了脚跟。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亚洲中学”虽然在依凤场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它给川东地区革命事业的开展培养和积蓄了大批优秀人才。它传播革命理念、培养和积蓄革命力量的光辉业绩已载入史册,永放光芒。
(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