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车间内,难觅工人的身影,只有几名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在机器人手臂间来回巡视,实时查看机器人调试运行情况。这里就是璧山高新区内的重庆朗正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是专门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产品主要用于自动化控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该公司负责人于金介绍,公司从2014年落户璧山后,现已逐渐发展成集研发、制造、销售工业机器人系统和设备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综合型企业,这都得益于璧山区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是创新的主体。只有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挑大梁、当主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为此,我区打好主体培育组合拳,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营造优良创新环境等方面发力,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新活力,不断提高规模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占比,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智能制造 焕发产业蓬勃生机
说起璧山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不得不提到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积极对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一家老牌传统制造企业开始智能化“蜕变”。三年前,蓝黛传动生产的产品是清一色的手动变速箱齿轮与轴,主要为吉利、力帆、奇瑞等汽车配套。但现在,其自动变速箱配件产品已占到20%以上比重。2019年,公司更是首次成为丰田、沃尔沃汽车的配套厂。
在璧山,蓝黛的转型成功并不是特例,同样位于璧山高新区内的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在电动转向控制领域获授权的软件著作权已有9件,专利授权达到220余件,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软件采用当前行业内最前沿的autosar软件构架,这项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尚属首次应用。
制造变“智造”,是璧山高新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我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瞄准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优、生命周期长的新兴战略产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通过促进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区47%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另一方面,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企业成长计划”,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嫁接”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了一批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推动企业实现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新增科技型企业450家、累计达到939家,同比增长92%;培育15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家,同比增长40.6%。
此外,我区还着眼解决产品迭代升级的“驱动力”问题,通过兴建一批共性技术实验室,引导红宇精工、青山工业等区内大型国有企业开放科研设备,形成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去年,全区新增区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43个,全区经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等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99个。
周到服务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这段时间,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千级净化车间内,多项实验成果正在批量生产。“自从黄桷树智能传感研究院成立后,我们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方向,立足国际传感器前沿技术,以军、民两用技术为翼,以技术转让和新产品应用研究为盈利点,逐步形成为独立研发的推广平台。”公司董事长刘宝玉介绍说,依靠自主创新,通过在普通电缆里植入自主研发的光纤传感系统,实现光缆监测智能化,万泰电力已成为光电传感器和智能电缆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万泰电力从一家电缆制造厂转变为高科技企业,只是我区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技术随时都在产生,但是只有当它们转化为新产品后,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乃至创造新需求。近年来,我区依靠“构建价值链条,实现目标拉动”“构建利益链条,实现利益捆绑”“构建金融链条,实现投资优化”“构建科技链条,实现闭合修正”“构建人才链条,实现素质培养”的“五大链条”有机耦合,实施对科技成果“孵化+推广+迭代”全生命周期培育,推动“金蛋孵金鸡”,培育更多的新科技企业,生产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因势利导扶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在谋划“金点子”,不断完善创新政策方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意见》《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等系列政策,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做大“钱袋子”,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方面,建立了3000万元创业种子基金、2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3亿元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解决了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值而导致的贷款难、应急流动资金不够、融资贵等问题。在当好“店小二”,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搭建了“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各创新主体可通过电话专线、企业之家线下渠道、线上互动平台等方式向部门吹哨,各部门接到后及时办理并回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区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234笔合计4.2亿元,11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种子基金免息贷款或公益参股支持500万元;5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普惠项目支持1020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计划项目等奖补资金1554万元,孵化器、研发机构建设等补助资金2677万元、专利资助249.7万元。(首席记者 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