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树环绕的重庆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园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思亲祭扫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缅怀逝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殡葬服务业也随着市场需求产生了迭代。当下,我区群众祭扫方式有哪些?殡葬服务业市场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对我区相关部门及相关殡葬场所进行了走访了解。
殡葬服务业市场现状
走进位于河边镇复兴村3组的重庆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记者看到园区内青山环抱,花木繁盛,鸟儿不时从天空中划过,毫无传统墓园的阴森冷清。
“福寿园墓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墓地,专门为我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墓位安葬。一类是经营性墓地,价格从8800元起,可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重庆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总经理代琼介绍,近年来,生态安葬正在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去年该园销售墓地400个左右,其中30%左右被璧山本地人购买。
那么我区丧事服务收费情况又如何?
记者在天堂殡仪服务中心看到,该中心服务收费标准在580元/3天至12800/3天不等,并提供餐饮、住宿、丧葬用品等便民服务,皆明码标价。
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我区“丧事一条龙”乱象仍然存在,且管理难度较大。“每当有人办丧事,法事声、哀乐声不断,看着也瘆人,根本不能正常休息。”南河丽景小区的住户李女士对不文明治丧现象深恶痛绝。
区民政局副局长荣莉表示,旧的丧葬习俗里,让逝者走得闹闹热热,才能体现出后人的“孝心”。一般情况下,在家人健康的时候,人们鲜少了解丧葬礼俗;当家中突发白事,面对“串串”推销的“丧事一条龙”,家属慌乱之中一般都会选择,但后来发现不仅收费标准混乱,服务项目也不正规。对于“丧事一条龙”乱象,相关部门虽然进行了多次整治,但仍屡禁不止。
生态安葬任重道远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行生态殡葬,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选择传统安葬方式的仍占多数。
区民政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我区每年死亡人口约4000余人,但实际安葬到公墓的却不到10%。
“很多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无法接受生态安葬,希望能入土为安!”日前,在金剑山公墓扫墓的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在生态安葬方式的选择上,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需要一种社会大环境,只有参与生态安葬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安葬方式。
“生态节地葬需要更多的人去推动、倡导和率先垂范。”荣莉表示,目前,我区共有金剑山公墓、重庆西郊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璧山殡仪馆、天堂殡仪服务中心4处殡葬设施,殡葬设施亟待完善,生态节地葬任重道远。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点燃香火、焚烧纸钱、鸣放鞭炮等陈旧的祭扫方式已逐渐被人们摒弃,我区很多市民在祭扫时已选择用鲜花寄托哀思。
“我们园区的祭扫方式主要是鲜花祭祀,会为客户免费提供追思卡、黄丝带和毛巾等物品。同时还提倡网络祭扫,客户可以通过集团公司的福寿云祭扫平台在手机上为亲人祭扫,寄托哀思。”代琼说。
推行惠民殡葬完善服务设施
如何有效推行生态安葬?
今年的区“两会”上,政协提案《完善我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中,针对璧山实际情况,建议规划新建2处殡仪服务站,新增2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新增1个村镇级公益性公墓。
殡葬事业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身后事,在荣莉看来,惠民殡葬的奖补政策是关键。荣莉建议,可在我区现有惠民殡葬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出台推行火化、集中文明治丧等促进殡葬改革的奖励措施。同时,对采用节地生态葬的事主,可再额外进行补助,能有效提高民间资金参与建设殡葬设施的积极性。
据了解,我区于2010年制定了《关于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服务费实施办法》,对死后实施火葬的城乡低保对象、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等免除基本丧葬服务费。而2019年出台的《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死后实行火葬并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对象可享受3000元补贴。
记者手记:
减负身后事 推行文明风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孝老敬亲、勤俭节约等美德已成为普世价值观。“身后事”如何处理,这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观念是否紧跟时代步伐,更直接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我们可以理解后人对逝者的孝心,但我们更要倡导厚养薄葬;我们可以接受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但这不是拒绝生态安葬的理由;我们可以体会“送好最后一程”的心情,但大兴法事就是封建迷信、扰民陋习。
只有文明处理家人的“身后事”,做绿色殡葬的先行者,生态祭扫的践行者,文明城市的创建者,才能让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进而升华为一座城市的名片,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记者 康思嘉 何燕雯 廖健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