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廖寒飞
4.出狱继续闹革命
廖寒飞的革命意志十分坚强,他在家中稍事休息,便不顾体弱精疲,于同年2月,偕其胞弟廖芃生前往宜宾,继续革命。这时,已有早先释放出狱的共产党员任廉儒等,在泸州、宜宾一带,组织“信义互助社”,以联系同志,开展革命活动。廖寒飞和万敬修等,也参加互助社活动。后来,廖寒飞和万敬修在宜宾组织“信义互助储蓄会”,以联系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从此,他俩往来于宜宾、泸州之间,领导川南的革命活动,自发地发展党员。廖寒飞以宜宾《边疆新闻》总编辑职务为掩护,至1937年8月,他在宜宾共发展20名爱国、进步及有正义感的同志入党,其中有5名系边疆新闻社的职员。
1937年12月,以邹风平、廖志高为领导的中共四川省工委在成都成立,并且着手清理党员和党的组织。当时,四川尚处在复苏阶段,全省存在的党组织和党员状况,仅有6种或6个部分。而廖寒飞、万敬修在宜宾组织的“信义互助储蓄会”及其所联系的失去关系的党员,就是属于这6种中的第4种或第4部分。省工委经过审查,于1938年初,派刘作民到宜宾,正式恢复并接上廖寒飞、万敬修等的党组织关系。
1938年3月,中共川南工委在泸州成立,万敬修为书记,廖寒飞任组织委员。7月,撤销川南工委,另成立泸州和宜宾两个中心县委,李亚群任泸州中心县委书记,廖寒飞任宜宾中心县委书记,领导5个特支。
同年11月,廖寒飞被派往自流井,成立自贡中心市委,他任书记。1939年8月,因自贡市一门警打死、打伤盐工,自贡盐业工人反抓丁斗争进入高潮。中共自贡中心市委适时利用川东盐务管理局与市政筹备处的矛盾,发动工人8万多人,游行请愿;发动市民罢市、学生罢课,以支持工人的斗争,迫使当局接受工人提出的所有条件(即惩办凶手、给死者抚恤、给伤者赔偿医药费、发给每个盐工缓役证等),罢工取得胜利。
1939年11月,为避免叛徒破坏,廖寒飞调往嘉定(今乐山市)中心县委主持工作,后又担任川康特委委员。
5.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9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为执行“隐藏精干”政策,1940年底,廖寒飞奉命赴延安深造。
1941年1月,廖寒飞到达延安,进中央党校第一部学习。他学习刻苦,努力改造思想,渴望尽快投入实际斗争。1941年2月,他曾写道:“……披上革命的坚甲,返川为革命奋斗尽瘁。”
6.服从组织踏上新征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方亟需干部。党组织要求大家去实际工作中经受考验,要求每个受处分的同志放下历史包袱,向前看。
1945年冬至1948年冬,廖寒飞在热河省工作,先任省政府总支书记、民政厅秘书,后任隆化县县长。热河省是一个老沦陷区(地处长城外,解放后撤销建制,其北部今属内蒙古,东北部划归辽宁省,西、南两部划入河北省),早在1933年就被日军侵占。1945年9月,日军投降,我八路军光复省会承德及其他一些县城,可是国民党也跟着挤了进来。因此,这是一个解放不久的新区,不但汉奸、特务猖獗,而且国民党也争夺非常激烈。广大农村解放区与国统区犬牙交错,环境十分复杂,斗争异常艰苦。廖寒飞在热河三年,无论是任民政厅秘书还是隆化县长,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边沿地区,搞农村工作。
1946年2月,廖寒飞担任民政厅秘书,热河省委派他去围场县协助减租减息和进行清算复仇斗争。不久,围场县的克勒沟区被伊相臣匪队攻占,后来土匪虽被县大队赶走,但克勒沟区的政权和组织惨遭破坏。为了重整、巩固克勒沟区,廖寒飞奉命带一个工作组,前去协助区委工作。
这是一个地理环境险恶、政治情况复杂的边沿地区,解放半年多了,工作仍无法开展。廖寒飞先从调查该区的阶级状况和观察地理民情着手,然后同区里干部一道,组成若干工作小组,深入各村,发动群众。
他带领一个组到城子村搞试点。在广泛了解村里各阶层人物的政治态度、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培养苦大仇深的积极分子,扎根串联,召开各种座谈会。他亲自对群众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教育,讲解我党我军的政策及斗争经历,提高群众的觉悟,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然后组织群众对地主、汉奸和特务进行斗争,控诉他们的罪行,清算他们的剥削账。群众情绪空前高涨。廖寒飞这套工作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工作组及区里干部,人们对他十分敬佩。
廖寒飞在清算斗争中,掌握政策甚是稳妥。他善于区别对待,既有尖锐斗争,又有合情合理的部署。他作风民主,善于和同志们商量共事,从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区委。原克勒沟区委书记王孟忠同志说:“当时区委人员少,水平也不够高,区里有什么事,往往爱找老廖同志商量,他总是细心听取我们汇报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当时他就是我们的一个靠山。”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克勒沟区的群众发动起来。一些恶霸地主和汉奸、特务,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反动气焰被扑灭了。工作组将地主的浮财、牲畜和部分土地,分给贫雇农,在一些大的行政村发展了党员,结合斗争中涌现的一批积极分子,建立了以贫、雇农为核心的村政权,胜利完成了当初预期的任务。(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