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工业搬运机器人、纳米银柔性触控屏智慧黑板……在位于东林大道一侧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平台内,各种从实验室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正在进行多项测试。在这座去年投用的大楼内,已孵化聚集了十余家高科技企业。
这只是“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建设的范例之一。如今的璧山,一粒粒创新种子从扎根到发芽,一批批创新产品迈步产业化,璧山对科技创新的坚守正在不断结出硕果,而这一切也得益于我区坚持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倾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科技成果产业化
力促高新技术企业生成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借助“科学城+大学城”双城发力的机遇,如何将创新驱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璧山给出的答案是:建好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靶向畅通科研成果转化,从而生成一群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孵化聚集的企业之一。该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碳化硅功率芯片研究及应用的团队之一,致力于发展新的半导体技术、先进智能感知技术和高效能量转换与控制技术。公司的全碳化硅充电桩产品开发出来后,如何打开产品销路、让市场知晓该产品,成为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协调相关单位首购首用,通过在璧山城区布局建设新能源公交车专用充电站,构建碳化硅直流快充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了产品体验感,该产品也成功入选重庆首轮“新基建”项目。
“高校技术团队成立的公司优势在于技术,弱势在于产品工程化和市场推广问题。”平创半导体研究院负责人陈显平说,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内的中试平台可为公司产品小批量试制提供生产场地,为产品全功能系统化测试提供测试平台,有助于提高技术从工程样机向产品化转化速度,推进公司产品产业化进程。
如今,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落户璧山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研发和预研发多款电子元器件产品,并成功应用到航空航天、国防装备、新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已申请知识产权20余项,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锦表示,通过价值链、利益链、科技链、金融链、人才链“五大链条”有机耦合,建成“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科技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畅通管道,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研究院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已先后对接洽谈柔性薄膜、中创鼎新、EPET等科技项目100余个,孵化落地了13家新科技企业,获取意向订单近亿元,2020年获批“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专业技术“带好头”
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去年12月18日,2020 重庆Micro LED产业创新论坛暨康佳半导体显示技术及新品发布会举行,康佳集团正式发布“APHAEA Micro LED未来屏产品矩阵”,并与我区投资平台共同发起设立重庆康芯半导体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项目。
从落户璧山,到投产并建成全球第一条Micro LED全制程研发、小批量生产线,康佳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背后展示的正是璧山大力发挥龙头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建好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是我区的3类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为例,该项目目前汇集欧阳钟灿院士、江风益院士等世界顶尖专家团队近200人,完成600余项专利申请,诞生多项全球“首创”技术,成功研发P0.375全球首个玻璃基板上最小间距的Micro LED显示屏,业界量产芯片尺寸1/4的Micro LED超小尺寸芯片。研究院还将作为创新孵化平台,为璧山培养大批光电子与信息科技人才,促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为科创初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是我们选择璧山的关键。接下来,团队一定用好璧山的创新生态,突破技术壁垒,带动生成一群光电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落户我区的另一家龙头企业——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于2020年6月在璧量产。目前,这款被誉为2020年度7项“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之一的创新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在2020年智博会上,比亚迪再次与璧山签约,将旗下电池研究业务剥离,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迁入3000人的科研团队,打造成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和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
璧山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志鸣表示,以龙头项目为依托,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璧山正围绕培育“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靶向破解燃料动力电池、光电技术、视觉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通过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培育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跨区域、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升级并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政产学研相融合
推动原始创新产业化
走创新发展之路,离不开政产学研合作,而政产学研合作要进一步往高处走,就必须积极吸纳高校院所的创新力量和资源。
2019年10月11日,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签约,携手共建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将有效整合校地资源,集聚重庆大学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材料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为璧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这是我区打造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时至今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入驻30余个科创团队,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2亿元。“我们靶向推动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定点孵化重庆大学所有的原创科研成果,开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直通车’,努力生成相关产业集聚区。”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接下来,我区将借助重庆大学发起成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影响,聚焦高校科学技术产业化主体,高标准筹办西部科学论坛,促成永久会址落户璧山,进而与更多高校共建研究院,帮助更多的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化道路。”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首席记者 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