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和煦的春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星世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集体课教室,孩子们与老师正在互动玩耍,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教室的一边,6岁的小男孩福康(化名)正用双手捧着塑料“雪糕筒”,根据乒乓球来球的方向,前后左右移动着接球。看到“雪糕筒”内接到的5个乒乓球,他朝教室内不远处的父亲胡兴林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眼前活泼的福康很难令人相信,他是一名孤独症男孩。2岁时,由于不会说话和存在一些异常行为,福康被诊断为患有孤独症。为了给孩子治病,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一家人辗转于重庆各大医院,花去了十多万元,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家人找到了区残联。
“0至6岁是儿童康复训练的黄金期,目前,我区有妇幼保健院、星世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启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三家定点机构,其中星世界设有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你的孩子符合条件,可以享受免费康复训练。”工作人员在了解了小福康的情况后,向胡兴林介绍。
这个消息让胡兴林欣喜不已,他立马办理了申请手续,并带着孩子到星世界开始康复训练。
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是一项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我区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0至6岁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结合实际,2019年4月,我区还出台了《璧山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细则》中明确,在定点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除每年康复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每天不少于3小时、享受2万元/年的康复训练补贴以外,每月还给予500元的生活补助。
得益于好政策的帮助,胡兴林一家的经济负担得到了缓解,而福康也迎来了“新生”:经过2年的康复训练,福康能够背诵诗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生活自理能力也大大提升,逐步恢复到正常儿童的能力,每个工作日上午,还能够到幼儿园上学。
“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我感觉生活又有了希望。”说到这里,胡兴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福康是我区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受益者之一。据了解,仅2020年,我区投入资金220余万元,为150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免费康复训练,同时,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并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为契机,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摸清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建立“一人一档”,制定“一人一策”救助方案,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应助尽助、应救尽救。(记者 王锋 朱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