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首届中共璧山特别支部委员会
2021-03-05
来源:

  璧山党小组建立后,在进步青年和农民中积极开展抗租抗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等革命宣传活动,从中发现并培养进步青年入党,壮大党员队伍,为璧山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8年4月,党小组准备在学校中开展工作,利用何亚刚任教的有利条件,在璧山中学组织读书会。筹建工作尚未展开,刘永怀即因活动暴露离开璧山。5月,邓秉钧受省委派遣来璧山接替刘永怀的工作,仍在东岳庙小学教书,但因种种原因,不久也离开了璧山。7月,省委特派钟文英来璧山开展工作。

  钟文英到璧山后在东岳庙小学担任夜课教师,和任教的李治江一起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的组织。1928年冬到1929年春,在夜校学生中先后培养和吸收了几名积极分子入党。此时璧山县已有党员23人,其中工人8人,农民8人,知识分子3人,其他阶层人员4人。

  1929年3月,在特派员钟文英的指导下,经中共川东特委批准,璧山县首届县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璧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正式建立。胡正刚任书记,兼管军运;王文质负责组织;张世莪负责宣传;李文渊负责工运;何亚刚负责学运。

  特支成员王文质以裁缝为职业,在璧山县城原县食品公司处开设了一家名为“蜀璧洋服店”的缝纫店,作为特支通讯联络机关。

  1929年8月,新成立的中共四川省委迁来重庆,同时撤销中共川东特委,璧山党组织直属中共四川省委领导。

  1930年1月,省委寄给时任璧山警察局卫生科科员的胡正刚的《红旗日报》不慎在璧山警察局收发室被发现,引起反动当局的怀疑,城防司令杨曦轩欲将其逮捕。特支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胡正刚即刻撤往重庆暂避,书记职务暂由王文质代理。胡正刚离开璧山后,王文质自感文化程度低,难以胜任书记一职,建议另选他人。特支再次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张世莪任书记,王文质负责组织,何亚刚负责宣传与学运,张全顺负责工运。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李立三等人提出了举行城市暴动的“左”倾错误主张。7月,中央派余乃文来川任省委军委书记。同月,省委第一次军委会议在江津召开,决定组织17路游击队,会师重庆,进攻武汉。同时决定全川成立五个军区,璧山属第二军区,即江巴军区。8月,四川省委扩大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继续贯彻“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决定积极配合全国暴动,将党、团、工会合并为各级行动委员会,领导各地的武装起义。

  当时驻防合川、璧山、大足、铜梁、武胜的国民党军队系邓锡候的第28军第3师,师部驻在合川县城。省军委认为,璧山、大足等各县的驻军与合川驻军是同一个军阀的部队,而各县驻军又有军支组织,决定组织合(川)、大(足)、璧(山)行动委员会,指挥五县的武装行动,后来又改为“合川、武胜、铜梁、大足、璧山五县行动委员会”即“合武行委”。9月,遵照省委扩大会议决议,中共璧山特支改为“璧山县行动委员会”,归合武行委直接领导,属上川东行委管辖。

  为了准备武装暴动,“璧山行委”派党员梁文富去重庆购枪,不幸被捕。县“行委”还搞了一些“左”倾盲动活动,如发动党员在县城内外及各乡场公开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及快邮代电等,致使璧山的地下党组织暴露在敌人面前。

  璧山兵变和农民暴动因革命力量势单力薄,时机不成熟而告失败。“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致使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1930年底,璧山县行动委员会撤销,恢复璧山特支。

  1931年,由于省委被破坏,各地党组织均暴露,璧山党组织亦因此遭到破坏。6月,共产党员张九源被县清共委员会抓捕,随后,张世莪、何亚刚、王文质、唐遂良、刘建益、刘成勋、杨春银、李文渊等也相继被捕。遭受严重破坏的首届璧山特支于1931年冬解体。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