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万华在区教育工作例会上交流发言

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多语种培训中心授牌仪式现场

廖万华迎接疫情后复课返校的学生
记者 李勤
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历练于多所重点中学,任职于不同管理岗位,廖万华一直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因为他深深地懂得,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教育也是许多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在这条平凡的教育之路上,他永远甘当铺路人。
三十年教育生涯初心不改
1989年7月,21岁的廖万华大学毕业,回到中学母校——华蓥市第一中学(原华蓥市溪口中学),走上三尺讲台,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初为人师的廖万华决心要让知识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他以梦为马,意气风发,即使担任团委书记、高中班主任负责好几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也不觉得累,浑身充满干劲。
那时候教学资源匮乏,学校只有一台油印机,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习题练习和过手的机会,他总是在课后认真研究课标、考纲和知识重点难点,梳理练习题和考题,再一份一份地油印成试卷。在他精心的教导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没忘师恩和付出,时常打电话发信息问候她。
在重庆九龙坡区工作期间,即使他不再担任重庆田家炳中学校长时,但还有学生在百度贴吧留下无比想念他的话语:“好多年都没看见那个每天守在校门口的熟悉身影了……”如今,他依然每天早上6点过就到学校,穿梭在璧山中学的三大校区和各个教学楼、教师办公室之间,调研和督导师生早自习和其它一线工作情况。也许是他对教育事业拥有无尽的热爱,才会永远地不知疲倦。
对于廖万华来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像是命中注定,高考完了之后他收到两份通知,一份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公安系统公招考试第一名的笔试成绩合格通知单……没有一丝犹豫,他选择了读大学当老师。从教之后,他始终坚信“至微至显,善做善成”,只要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只管静待花开。
多年来,他不仅有多部著作出版,还研究了数个国家级、市级课题,由他指导的青年教师赛课曾获得国家和市级一等奖。从最初的地理老师到他先后在7所重点高中和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历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书记、校长等职,他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从区属市级重点中学提拔到原市直属重点中学作为校领导的教育人。廖万华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历练,在不断学习中,他对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不一样的视野,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璧山中学正是在他倡导的六大核心教育管理体系下,朝着全国名校的道路阔步前行。
所有过往皆为来璧续华章
就像当初选择踏入教育行业一样,廖万华自言来璧山也是命运最好的安排。那是2019年4月的一天,当车子穿过大学城隧道,映入廖万华眼帘的是湛蓝的天空和绿茵葱茏,但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印着“来了就是璧山人”这7个字的大广告牌,“当时觉得这几个字特别亲切,有归属感,像烈日里饮了甘泉一样沁人心脾。”那是廖万华第一次来璧山,区教委邀请他来为璧山的教育系统做一个有关中学管理和育人提质的主题报告。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时璧山正求贤若渴地四处招揽相关人才,他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当代语境和管理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原来一直想要聘请的璧山中学校长就在眼前。在报告后的一周左右,区委组织部发出盛情邀请,但廖万华却犹豫了,就这样将厚积半生的才学都付诸璧山吗?
答案是肯定的,璧山对人才的爱惜和尊重,深深打动了廖万华。“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居住在九龙坡区,到璧山工作会有很多不方便,没想到区教委不仅给我解决了住宿问题,区委组织部还把我妻子也一起调到璧山来了,为我们解决了异地分居的问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两个多月后,他作为璧山中学校长,正式成为了“璧山人”。
“真的没想到璧山这么一座小城,却有如此开放包容的胸襟。”廖万华感慨道,璧山想要打造全国一流的国际化名校刚好和他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璧山有传承千年的儒家圣地“文庙”,宋代有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抗战时期还有著名教育家吕凤子在璧办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民艺专、国民音乐学院等来璧建校,为璧山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璧山中学又是百年名校,璧山的确是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目标难以至千里。廖万华走马上任第一步就是为璧山中学立规矩、定目标、建体系。推出“璞石化璧、厚学如山”的办学核心理念,融汇古今中外教育,整合名师、专家、社会等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合璧教育”。创新成立“初中英才”和“高中强基”创新实验班,开拓高中“巴蜀云班”“卓越计划班”“AP课程班”“多语种高考班”。创新思路、开拓渠道,迎来全面发展的新璧中,2020年璧山中学高考重点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中考700分以上75人刷新纪录,29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市级以上比赛奖励。
谋篇布局共创璧中新辉煌
再好的想法无法落到实处那也都是空想,璧山实实在在地为每个有闯劲能干事的人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廖万华说:“当时成立海外课程部,急缺优秀的专业老师,区里就通过引育人才政策,为我校引进了四名优秀老师,才让海外课程部能够顺利推进,最后才有我校11人被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录取的喜人成绩。”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个性化的指导,璧山中学引进、升级了智慧课堂,学校还设立了国学馆、古筝馆等26间各有特色的功能室,以及囊括七大主题的科创中心,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拥有全国领先的智慧校园系统和创客空间等一流硬件设施,璧山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般,是下了血本的,正因如此,培养‘璧玉之德、江海之知、大成之能、缙云之体’的璧中学子的目标才会实现。”
“2020年9月,高品质、现代化学校——璧山中学枫香湖校区正式投用,与东林校区、双星校区构建起‘一校三点’的战略格局;近四年成功引进优秀教师40余人,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柔性引进顶级专家资源和课程资源,让璧山中学实现了与直属名校同频共振的无差异化培养目标。”廖万华说,正是因为璧山为他备好纸墨,凭他任意挥洒的开放信任格局,才让他心甘情愿留在璧山,继续为璧山教育事业再攀新高而奋斗。2020年廖万华被评为“璧山英才”,也是璧山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的肯定。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廖万华说,现在的璧山中学就像一块正被精雕细琢的璞玉一样,愈发的被打磨得熠熠生辉。2019年9月,璧山中学被确定为重庆市唯一的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学校”和“多语种培训中心”,现在也是全市不多的几个AP课程认证、澳洲数学竞赛、加拿大数学竞赛、英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考点,这无疑是璧山中学集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新型办学模式、接轨国际教育的有益探索。
这一项项认证和荣誉不仅提升了璧山中学的对外影响力,更是为璧中学子开辟了更多发展道路。璧山中学也将继续深入推进“管理、价值、文化、课程、质量、科研”六大核心体系建设,全方位打造璧山中学的辐射力、影响力、品牌力,全方位提供老百姓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努力。
(本版图片由璧山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