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璧山:纵深推进科技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1-02-03
来源:

  开栏语>>>

  “十三五”成就斐然,“十四五”接续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能忘记璧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性成就的“十三五”,更对今后五年的“儒雅璧山·田园都市”充满无限憧憬。对一段历史的最好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业绩。刚刚结束的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描绘了璧山未来发展蓝图。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展望十四五”专栏,通过详解各方面重点任务,用我们的脚步和笔触让您真实触摸到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律动,真切感受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新时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对标对表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纵深推进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重点从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迭代升级三大方向,通过构建创新闭环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

  构建创新闭环生态: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交织、首尾相连

  “这里有现成的中试生产线,入驻进来就可以开始研发。”1月26日,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大楼,平创半导体、华创智能科技、创新燃料电池等一批新科技企业正在“共享”的专业测试实验室内技术攻关,一旁的展示区内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个公司最新的科研成果。

  这是我区推进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区加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1+3+N”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首期10万平方米投用,到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相继动工开建;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孵化10余家科技企业,到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完成近700项有效专利提案……一批科创空间茁壮成长,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反映的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闭环效应。

  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创基础和发展优势,“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坚持把科技创新的核心放在构建闭环创新生态上,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交织、首尾相连的创新闭环,培育“科研+孵化+推广+迭代”的全生命周期。具体而言,将通过开展“双创”活动、建好高端研究院、组建科技创新联盟、举办论坛峰会等方式,集聚一批“双创”人才潜心开展研究,让“金点子”变成“金蛋”;通过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孵化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小试中试、产业对接、创业辅导等服务,推动“金蛋”孵化成“小鸡”;通过将生成的新科技企业引入产业生态区,由政府予以增信,解决用地、厂房、生产生活配套以及融资等难题,帮助企业“小鸡”变“母鸡”;最后将企业引入智慧园区,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方式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升级产品,并全方位做好企业辅导,推动企业挂牌上市,让“母鸡”变成“金鸡”。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挑大梁、当主力

  在位于璧山高新区的重庆台冠科技公司,智能化气息弥漫整个厂区,原材料从切割、水洗到点胶,全自动完成。看到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公司董事长朱堂福感慨地说:“这都得益于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迭代先进技术、不断开发产品,实现了成功转型。”

  台冠公司的发展是我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的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区累计培育企业新型独立研发机构27个,科技型企业822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件;累计引进培育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72个,占比达到4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挑大梁、当主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为此,“十四五”时期,璧山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培育更多“百年老店”;编制科研资源目录,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放共享共性实验室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为创新尝试者提供最大支持和保障

  去年,我区出台《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涉及创新生态、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申报者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截至去年11月底,为各类企业累计减税降费14.1亿元,“八大资金池”为企业融资31.6亿元,支持企业305家。

  这是我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大胆创新出的实招之一。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如何解决好科技创新领域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这两大突出问题,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围绕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正确处理监管与放权的关系,加大赋权赋能力度,依法依规赋予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国有创新主体生产经营、人事管理、薪酬分配、投资决策等权利。要深化科研激励机制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赋权形式、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让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中受益。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我区还将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容错帮扶机制,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人到璧山来,为创新尝试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障。将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国家政策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的偏差,以及为推动创新发展出现的过失,与不负责任、乱作为的错误,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在更大范围营造起“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首席记者 熊浩)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