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水好了,村民们又回来了” ——八塘镇三岔河治理小记
2021-01-27
来源:


水清岸绿的三岔河一景(记者 黄瑞 摄)

  “现在河水治理好了,很多村民又搬回来了。”1月20日,八塘镇三元村村民王贤国站在三岔河边的步道上,向记者说起三岔河治理的故事。

  今年80岁的王贤国,住在三岔河的河尾,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对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以前,简直可以用臭水沟来形容。”王贤国回忆,曾经的三岔河只有排水沟那么宽,河面也不像现在这么清爽,周边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全部排进来,河里的杂草起码有1米多高,空气也不好。

  而最令人头痛的是,由于河水水面太窄,一到汛期就涨水,有时一年就涨三四次。大水淹没了周围的田地,也阻断了外出的通道,有些村民迫于无奈,纷纷选择离开这里。

  但对村民而言,一方水养一方人,三岔河是他们难忘的“乡愁”,离开这里,就相当于离开了家乡。不仅如此,过去村民依靠在周边煤厂挑煤赚取收入,三岔河边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路被淹了,意味着收入也没了。

  三岔河的问题引起了镇里的重视。“十三五”时期,八塘镇全面启动了环境保护“四清四治”专项行动,花大力气对水源污染进行全面整治。

  “一方面,我们关闭了方圆5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确保没有任何污染企业。另一方面,对河道进行了清淤,采取栽种水生植物、绿化两岸以及铺设便民步道等措施提高水质、优化环境,并且坚持每月检测一次水质,确保动态监测、立行立改。”八塘镇相关负责人江波向记者介绍,现在三岔河的水质能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三岔河“大换颜”,再也不是人人嫌弃的“臭水沟”。如今的三岔河,河面宽阔,两岸是错落有致的绿树、花草,沿着水流的方向望去,两侧是长长的便民步道,漫步在河边,偶尔还能听到院坝里传来的阵阵谈笑声,一副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面呈现眼前。

  水质提升,增加的不仅是颜值,也为村里带来了生态效益,村民们开始发展生态养殖,养清水鱼、清水虾,种绿色有机蔬果,或者将土地租给政府用于打造生态湿地。那些过去搬出去的村民,也陆续搬了回来。

  “水好了,我们的好日子又回来了。”王贤国望向远方,微笑着说。

  (记者 杨文广 实习生 李远捷)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