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做一个永不停歇的故土追梦人 ——全国劳动模范刘辅波匠心追梦八余载带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2020-12-02
来源:


刘辅波向记者展示『石泉凝脂』边的野生菌


刘辅波与村民一起查看沃柑长势


刘辅波在仔姜基地采收仔姜

记者 王淼 张保鹏 文/图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5年评选一次,今年重庆市共有67人光荣入选,我区新星果蔬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辅波是此次“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

  “第一次到北京接受表彰,内心非常激动,也很受鼓舞。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感到责任重大。”会后,刘辅波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自2012年2月创立新星果蔬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以来,刘辅波一路前行、扎根基层,怀揣着浓厚的乡土情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造福当地群众。“这份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每一个在农业战线奋斗的劳动者。”他说。

  踏实肯干

  一年362天躬身工作岗位

  刘辅波是健龙镇白果村6组村民,白果村属于丘陵山区,山高田地多,“因为穷,大家都说‘单身汉’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刘辅波打趣道,因为这个玩笑话,他以“单身汉”为商标品牌,成立了重庆市璧山区新星果蔬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

  通过与社员们商议,刘辅波决定把“种养结合”新模式作为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方向。“社员都觉得他肯钻、肯干,相信他的眼光,所以入社积极性很高。”老社员陈兴河告诉记者,合作社当年就有58户农户入社,土地约有500亩,解决了当地40余农民就业。

  合作社初具雏形,刘辅波带领社员利用学习来的种植新技术开始种起红薯来,同时利用红薯残渣喂养生猪。“最后红薯获得大丰收,10亩红薯年产量达6万斤,生猪也卖了个好价钱,‘单身汉’这个品牌也趁此机会‘走’了出去。”陈兴河表示。

  趁热打铁,闲不下来的刘辅波转身又筹建了一条豆腐加工生产线,每天销售豆腐近万斤,主要供应市区交易市场,年利润近50万元,带动了15人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达4万元;同时规划了苗木和果蔬基地,产品与渝州交易市场对接,解决了当地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刘辅波还将之前的成功种植经验分享给当地村民,“把成果与乡亲们一起分享,一起致富,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尝到“种养结合”的甜头后,刘辅波立志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其成本价供应种子和示范效应的带动下,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58户农户成片种植红薯、花生、儿菜、柑橘等作物,让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还为村集体经济创造了不菲利润。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今,各条生产线都已经有序运转,但是刘辅波依然亲力亲为。这次从北京受奖回来后,刘辅波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工作岗位,“一年365天,有362天都在工作。”他经常打趣自己闲下来不自在,接下来,他表示将继续脚踏实地努力弘扬劳模精神,最大限度地造福当地村民,“让农业不再落后,让农民无比幸福”。

  一心为民

  眼光独到寻商机破难题

  传统农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带来的冲击,某个果蔬产品一旦在市场上稍一畅销,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同类产品涌入市场,传统农产品很快便没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新星果蔬合作社最初依赖的黄花、红薯等畅销产品也同样因为这个因素而逐渐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合作社需要有打得开局面的“拳头产品”才行。

  面对乡亲们的殷切期盼,刘辅波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凭借长期市场销售的经验,细心的刘辅波发现,最近几年来,仔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交易市场里,基本都是一有货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甚至还有外地客商为了争夺货源而临时提价竞买的情况,刘辅波感觉新星合作社的机会来了!

  “仔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比较切合我们当地青壮劳力少的实际。”刘辅波有自己的思考。

  于是,一回到合作社,刘辅波就马不停蹄地发动和组织乡亲们开始种植仔姜,虽然大家都相信刘辅波的眼光,可是之前合作社从来没有人种植过,不少社员对种植前景有些担忧。“商机其实就是时机,仔姜的市场虽然大,但是谁先进入谁就能获得更大的优势,一犹豫,机会就没了。”刘辅波不停地为乡亲们做着思想工作,甚至直接为一些经济条件差的社员垫支了种子农资等初期投入资金,在他的动员和帮助下,新星合作社和白果村当地的村民开始陆续种上了仔姜。

  经过了一轮辛勤的耕耘,当社员们看着地里的仔姜被一筐筐的抬上车拉走,变成了手中实实在在的钞票时,大伙心里都喜滋滋的。看着乡亲们的劳动有了回报,刘辅波虽然也很高兴,但是他却没有真正的开心起来。原来,因为经验不足,第一次种植仔姜的他们还是遭遇了姜瘟病,实际的产量跟预期还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不让乡亲们的汗水白流,刘辅波又当起“指导员”,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生姜,收集反馈意见。他到处查阅资料、请教农技专家,在自己家地里专门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经过不断的试验试种,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村民们终于掌握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种植方法,大大降低了仔姜重茬易患姜瘟病的风险,而刘辅波自然也成了当地农村科普示范的带头人。

  不忘初心

  做永不停歇的故土追梦人

  “小时候,大人们管这里叫亮石滩,我经常都从这块大石滩的顶端垫着一丫树枝一滑而下,非常刺激好玩。”在采访过程中,刘辅波带领记者来到村后的一处半山腰,回忆起儿时的场景,他笑容满面。

  刘辅波口中的“亮石滩”,正是远近闻名的璧山古八景之一的“石泉凝脂”。从小听着村里的长辈们讲述着这里的神奇传说,游玩于怪石嶙峋的苍翠山岭,刘辅波对家乡有着一份深深的情怀。

  凭着村民的信任和踏实肯干的性格,2017年,刘辅波光荣地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有了这层身份,刘辅波干起事儿来更多了几分魄力,如何能够让“石泉凝脂”这张天然的文化名片为村里带来更大的效益成了他梦寐以求的事。

  于是,在带领村民们发展生产之余,他带着社员们前往江津、合川等地,实地考察借鉴乡村文化旅游开展经验。

  “如今,高标准的‘四好公路’已经修到了山脚下,村民们家家都有不少货真价实的土货,这些都是城里人追捧稀罕的,要想吸引他们来到这里,一个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必不可少。”刘辅波有了自己的判断,他带领着社员们整修出上山的土路,又安排几名熟悉地形的村民为前来游玩的游客当起了免费的向导,经过反复论证和思考,刘辅波以区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打造清八景之一“石泉凝脂”景点的建议》的议案,引起了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要想成事,还要会造势。”刘辅波明白这个道理。两年前,合作社开始组织村民们种植沃柑,如今全村种植沃柑面积已达到300多亩,眼看沃柑就要进入采摘期了,刘辅波告诉记者,合作社正在筹备沃柑采摘节,以水果搭台,用风景、文旅唱戏,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烘托,在线上线下营造出良好的消费体验。

  在刘辅波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白果村的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石泉凝脂”的故事能够一代代讲下去。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