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美了乡村 醉了游人 富了村民 ——探访福禄镇斑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0-11-06
来源:

    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垂钓休闲、文化领悟……近年来,福禄镇立足生态禀赋,深挖文化基因,将田园变公园,让产品变商品,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助农增收的发展之路。11月3日,记者走进福禄镇班竹村,实地探访该村如何推动农文旅相融相生,从而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振兴沃柑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镇是著名的‘柑橘之乡’。” 福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橘树是这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价格曾经和肉价一样高,即使次品也被哄抢。

  该负责人说,当时,福禄的农村经济非常繁荣,漫山遍野种满了红橘,镇上办有红橘罐头厂等企业。斑竹村就是福禄镇红橘生产的核心基地之一,有1000多亩的种植规模,在当时非常可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原来的宝贝疙瘩逐渐沦为成熟之后挂在树上也无人问津。

  红橘产业衰落了,没有市场了。如何自救?福禄镇开始了探索。

  8年前,斑竹村党支部书记吴正祥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依靠种植晚熟沃柑带领村民致富的新闻,让他萌生发展沃柑的想法。他将此消息给镇里汇报后,镇政府和中国柑研所的专家先后到现场进行考察调研。经过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斑竹村选择了改种新品种晚熟沃柑。

  种植晚熟沃柑这一思路确定之后,恰逢水利部门在福禄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于是两者结合,斑竹村试种了晚熟沃柑500亩。

  “两三年后橘树开始挂果,因口感好,产量高,价格合适,被市民疯狂抢购。” 吴正祥说,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家家户户种植晚熟沃柑。几年下来,斑竹村的晚熟沃柑种植达到2700亩。

  提升产品附加值

  让沃柑卖出好价

  只有抱团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种植户利益。吴正祥介绍,在沃柑种植过程中,村里成立了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97户,通过合作社,统一为村民培训沃柑种植技术、统一购买使用农资、统一打造沃柑品牌、统一收购沃柑包装等,让沃柑卖出好价钱。

  不打化肥、农药,品质、颜值双双提升,斑竹村晚熟沃柑的“格调”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知晓了该村的晚熟沃柑。村民每天都能接到消费者要求邮寄的电话,从周边各省市前来大量购买晚熟沃柑的水果店老板络绎不绝。

  “现在不用离乡背井,每年也能收入10余万元。”原来在云南昆明搞水果批发后返乡创业种植6亩沃柑果园的陈天全说:“家乡环境又美,生活太幸福了。”

  事实证明,新品种再一次续写了当年红橘的辉煌。据统计,2019年,全村依靠消费者网购、游客采摘、经销商购买等渠道,卖出100余万斤晚熟沃柑,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村民收入也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沃柑产业的振兴,也带动了其它农业产业的发展,桃李、葡萄、无花果、蔬菜种植业主纷至沓来,在斑竹村这片土地上编织乡村振兴画卷。

  做足生态文章

  农文旅融合留住乡愁

  “农村要发展,仅仅有产业是不够的。搞活农村经济,提升乡村颜值,还得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福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展现斑竹村的乡村风情,丰富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该镇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收集了福禄镇历史传统文化,并将这些历史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院落治理之中,打造了农业生态园科普示范基地、沃柑核心示范园、橘香示范园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展现斑竹村的文化底蕴和厚重。

  在晚熟沃柑基地的核心区域,以“福”文化为核心打造的划船湾农家大院,处处布满了“福”文化元素。“福”文化以雕塑、石刻或图案、造型等形式融入景观,融入农家大院。

  同样,漫步在占地300多亩的“橘香示范园”,平坦舒适的步道、古朴雅致的休闲亭、美丽怡人的景观塘,时时刻刻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个集柑橘文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在这里,游客可采摘沃柑,可观赏村景,可体验农事,可感悟乡情,可品尝农家菜。”吴正祥介绍,紧邻柑橘示范园,整合农家院落,还设置了迎福门、汇福桥、福之约等景点,通过墙面彩绘、绿化造型、景观水车等,弘扬“福文化”,处处显现着乡村魅力。

  结合乡村旅游,挖掘柑橘文化,福禄镇的农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如今,斑竹村的村民更加自信、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生活也更加幸福。(记者 朱大亮)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