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我区科技创新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明确指出,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是创新的主体。抓科技、抓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才能让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璧山才能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在璧山,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着诸多成功的范例:2019年,国内首台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6AT变速器在璧山本土企业——蓝黛公司诞生。该产品由蓝黛公司先后组织200余人团队研发,投入资金近5亿元,突破了诸多技术难题,不仅打破了AT变速器长期依赖国外或合资厂商供货的窘境,还将推动全国AT变速器自主研发、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不仅是本土企业,比亚迪、康佳等国内知名企业,也在璧山创造了诸多创新成果,刀片电池、3.25寸Micro LED显示屏等创新产品成为行业的新宠。
然而,在看到大好创新趋势的同时,也要认清璧山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现状。就全区而言,这些优秀的企业,还仅仅是“一枝独秀”,尚未形成“众木成林”的气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综合施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完整创新体系。
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存在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上,企业自身要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让企业把自身置于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在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企业一旦成为创新主体,自身能量就会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就会全面迸发。因此,企业要注重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找到符合企业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对于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行为是客观的。但“客观”并不是当甩手掌柜,一边站着作“看客”。恰恰相反,政府必须主动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加强扶持,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者、科技成果的吸纳者、高新成果的创造者和产业技术的引领者。
创新,已成当今世界的一种大势;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置身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大潮,璧山的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们,要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提供新动力,努力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融媒体中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