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剪刀放哪儿呢?是不是你们给我藏起来了。”近日,家住璧城街道塘湾社区的雷大爷(化名)刚起床就开始寻找剪刀,而他的家人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雷大爷今年70岁,3年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经常为了找一件常用的东西翻箱倒柜。记性越来越差的同时,雷大爷行为也变得古怪,生活逐渐不能自理,需要有人时刻在身边陪伴照顾。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日前,记者走访了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走进阿尔茨海默病。
多社交勤锻炼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刚出病房就忘记从哪个门出来;吃完饭不久又会问什么时候吃饭……”在日常工作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长青时常接触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他看来,这是一群只有短时记忆的“老小孩”。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语言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等症状,常见于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女性多于男性。
“除遗传、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损伤等引发阿尔茨海默病以外,丧偶、独居、情绪抑郁的老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周长青建议,老年人要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勤做家务、多参加社交活动、增强体育锻炼、培养个人业余爱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作息习惯,同时,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内心想法,让他们老有所乐。
其次,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者来说,还应当控制体重,保持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平稳,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健忘不等于阿尔茨海默病
是否老年人出现健忘的表现,就意味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健忘是人脑功能衰弱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经人提醒后可以回忆起来的,且对重大事件的认识能力,基本上不会改变。”周长青表示,而阿尔茨海默病则属于病理性改变,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和精神行为改变。
据周长青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开始仅有记忆力变差等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得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或家务、说话时口齿不清、丧失对一些事物的正确判断理解能力、经常将物品放错地方、情绪行为(甚至性格)突然改变、出现幻觉妄想等。病情后期,则完全呈现痴呆状态,精神萎靡,语无伦次,生活不能自理。
“如果身边有亲人出现以上几种状况,就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周长青告诉记者,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功能锻炼等来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记忆认知能力,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记者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