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双城经济圈视角下璧山儒雅文化发展方向初探
2020-10-21
来源:

□ 陈强 胡正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实施,璧山如何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本文就璧山文化及其发展方向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一、璧山文化的定位及其内涵

  (一)关于璧山文化的定位

  深入考证和总结璧山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发现,最能代表璧山形象、符合璧山气质的文化是儒雅文化。2019年,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基于璧山深厚的千年历史文化土壤,提出了“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发展愿景,这是对璧山在儒雅文化引领下未来美好蓝图的生动阐释。

  (二)关于儒、雅内涵的文化解读

  1、关于儒。 “以道得民曰儒,有六艺以教民者。”(《周礼·天官·大宰》)“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作为一个儒者必须掌握和精通的六种本领。“儒,柔也,能安人,能服人。”(《说文解字》)即,儒者气质形象温和敦厚,以良好综合素养为基础,来安定人民、信服大众。

  2、关于雅。“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周礼·春官·大师》)。东汉陆机在《日出东南隅行》中,将雅解释为“美好、高尚”。综上,雅是指一个人品德高尚,言行美好,足以让世人效法。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代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儒雅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至少可以高度概括为四点:第一,崇德。把心正作为做人之本,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人生追求,爱国尽忠、为民谋利,坚持正义,不避生死。第二,博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善于学习,是饱学之士,并很好的运用知识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第三,守正。注重修为,坚守正道,为人敦厚,行事中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第四,进取。追求积极入世,为推动社会发展竭尽所能,不畏艰险,不达胜利永不言弃。

  总而言之,儒雅文化,即是指以崇德为引领,博学为内涵,守正为支撑,进取为追求的文化。

  二、璧山儒雅文化的比较优势及其形成

  (一)璧山儒雅文化的比较优势

  综观巴渝地区,璧山的儒雅文化具有其他区县不可比拟的优势。

  日常生活中,重庆的对外文化形象以码头、江湖两大文化为高度概括,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主流地位、国家形象的儒家文化在重庆缺乏应有地位。璧山儒雅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无疑会在巴渝地区众多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将重庆文化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二)璧山儒雅文化的历史形成及现实构成

  1、独特的历史机遇构成了厚重的璧山儒雅文化

  从历史人物看。璧山有力主抗金的冯时行和博通经史的蒲国宝,形成了在巴渝地区独有的璧山状元文化。以史学家江朝宗为代表的明清五翰林构成了璧山厚重的翰林文化。受此影响,后世的璧山儒雅俊彦辈出,中国近代法学奠基人江庸、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谢唯进、新中国舞蹈艺术事业重要奠基人胡果刚、抗美援朝传奇英雄黄家富等都是崇德、博学、守正、进取的典范。

  从历史文化遗产看。璧山文庙成为巴渝地区唯一的、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历史文化遗产。何氏百岁坊包括了历史上众多的忠孝节义故事,是巴渝地区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凉亭关节孝圣旨碑群彰显了璧山人父子相爱、夫妇相敬、兄弟相亲的精神,在巴渝地区独树一帜。清代翰林王倬故居、胡安铨故居是反映璧山儒雅文化的重要实物,等等。

  从历史事件看。 公元757年因安史之乱而新建的璧山县,充分反映了璧山人民在国家动荡时期的包容开放和家国天下精神。清代咸丰年间,县令张人龙帅民众奋起抗击白莲教肆虐体现的是为国尽忠、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负。作为抗战模范县的璧山,更是在兵源输送、物资生产等方面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民族大义,等等。

  2、生动的当代实践为璧山儒雅文化充实了新的内容

  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理念。近年来,璧山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落到实处,使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来了就是璧山人”的开放包容心态。近几年璧山成功实现千人引才计划,在就业、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认真落实外来就业者的市民待遇,1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来到璧山安家落户,一大批外来企业和客商来到璧山发展经营,璧山也因此成为全市非主城区县中少有的几个净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区县之一。

  以小搏大、力争上游的奋发进取精神。近年来,璧山不以幅员面积小、资源缺乏、劳动力不足为包袱,努力站在时代前沿谋划未来,坚持扭住发展主线,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主城迎客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桥头堡。

  三、璧山儒雅文化的发展方向

  璧山要取得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儒雅文化的思想引领则是前提,为此必须坚持五个要点。

  (一)守定

  1、方向守定

  要进一步加强对史料、文物的保护,留住璧山文脉,同时要加强发掘和梳理,从中找出更多体现璧山儒雅文化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讲好儒雅璧山故事、积淀儒雅文化厚度提供素材。

  2、内涵守定

  璧山儒雅文化以塑造人为初衷,以推进社会发展为旨归,通过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行为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二)融合

  1、与周边地区的融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各个区县的文化各有千秋。比如沙坪坝沙磁文化中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创新意识,铜梁龙舞文化的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合川钓鱼城抗蒙文化的不屈精神和坚韧毅力等等,正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2、与重庆主城融合

  璧山要真正融入重庆主城,我们更多需要借鉴主城在思想上、心理上、眼界上、目标上成为巴渝经济、文化、社会中心的理念,以及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和走向世界的大眼界、大气魄、大手笔。

  3、与成都地区融合

  璧山还要吸纳和借鉴比如大足、安岳石刻文化中精雕细琢、把工作和事业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成都地区的抢抓机遇、跑在前面的竞争意识,敢闯敢干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乐至的红色与绿韵文化、简阳的勤学文化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4、与一带一路融合

  随着陆路渝新欧通道,海路东南亚欧洲新通道的开通,我们必须进一步站在欧亚和世界的视野上,利用中华文化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的优势,不断加强和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璧山儒雅文化。

  (三)创新

  1、与时代同步

  在儒雅文化建设上跟上时代步伐,与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共生长、同进步,对重大工程的推进、重大成果的产生、感人事迹的发生等生动事例和火热实践进行新的提炼和提升,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时代璧山儒雅文化的内涵。

  2、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当今时代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引领,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儒雅文化的投入和研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做好文学艺术、传统技艺、家风家训、礼仪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与创新。

  (四)弘扬

  1、向内根植于大众

  在小到民众的衣食住行,大到城市建设文化元素的融入、城市理念的宣传、文化项目的打造、文艺作品的创作等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中宣传普及璧山儒雅文化。在中小学教育、民风民俗的培育中落实落细落地,推动璧山儒雅文化与人民大众相融相生,让儒雅成为璧山人的工作生活习惯。

  2、向外推广宣传

  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璧山的英雄模范人物、感人事迹、城市形象等为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现代传播手段,以及文旅融合等形式和渠道,把儒雅璧山的内涵说出来,故事讲出来,让璧山儒雅文化得到更好的展示。

  (五)引领

  1、引领人的发展

  通过璧山儒雅文化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宣传普及,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大力总结和表彰先进模范人物,为璧山儒雅文化提供现实范例,以引领璧山人的品德修养、精神气质、行为习惯、社会风尚。

  2、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加强璧山儒雅文化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独特气质和优势,激发出全体璧山人民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推动璧山在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