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芯片封装智能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通过在固晶机里植入自主研发的监测系统,产能由过去的7000 颗/小时提升到8200 颗/小时,综合效率提升17%。
“该系统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像这样的创新创造在公司并不少见,目前我们已取得2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该公司董事长刘宝玉自豪地告诉记者,而这一切的背后,与公司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密不可分。
近年来,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技术精、素质高的人才梯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短短四年时间,便从一家传统电力产品制造企业转型成为光电传感器和智能电缆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建设千级洁净车间,取得2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先后荣获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国家级)理事单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标准研究中心、重庆市光纤传感领域地方标准起草单位等多项称号。
当谈及人才引用时,刘宝玉用了八个字总结,“党建引领、薪酬辅助。”
具体而言,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按照“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抓好党组织阵地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
同时,企业以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职能,探索和构建服务党员、职工的有效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积极开展“先锋工程”,将全体员工纳入评选范围,设置“技术、生产、销售、服务”等先锋岗位,评选结果作为员工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激发创新争优内动力。
此外,引进、留住、用好人才,发挥薪酬激励作用不可或缺。企业要重视满足核心技术人才的物质需求,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人才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进而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还要敢于放权、提供平台、大胆使用,多支持、少干预,给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实现价值。
当人才来了,如何让他们“定下来”“离不开”?刘宝玉说出了他的妙招,安居方能乐业,找准人才的服务需求点,优化人才创业发展的“软环境”,从落户、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住房、办公环境等方面,尽可能提供服务和帮助,方能引得凤凰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良好的党建生态,必将使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心有所属”,一幅幅英才汇聚、引育并举的壮阔画卷正在璧山徐徐展开。
(记者 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