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事关百姓的幸福生活。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15件重点民生实事,事事关系民生,件件带着温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我区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兜住民生底线。
细算2020年上半年的民生账单,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8月25日中午,大兴镇茅莱村4组村民何开勇在家中拧开水龙头洗菜,看着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他脸上满是笑意。“以前用的水不但浑浊,还得去挑,挑回家还得澄清了才能用。”何开勇说,用上“放心水、方便水”是大家最迫切的愿望,现如今终于实现了。
今年,我区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农村水价治理,目前第一批11个村已完成建设正在验收,第二批4个村已经开工,非试点村水价治理组织体系建设和维修养护工作正有序开展。
民生实事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疏通了乡村振兴血脉,让村民“抬脚上车”的梦想成为现实。
近日,丁家街道石垭村,苗木种植大户叶小金正在指挥吊车,把刚出土的香樟树装上车发往云南。 “这条泥结石路投用,吊车能直接开到基地边,不但降低了人工搬运费,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叶小金所说的这条路是已经建成投用的石垭村泥结石路,全长1.99公里,宽5米。
“农村公路既是扶贫路也是致富路。”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调足人力、物力,全面加班加点施工。
今年,我区计划建成“四好农村路”350公里,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基层完成约200公里,路面硬化13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70%。
民生实事应跟着“民声”走。为了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我区还积极推进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民生实事,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
教育方面: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贝诺雅幼儿园开始登记招生,璧泉启蒙幼儿园已通过验收,璧玉城项目配套幼儿园正在筹建装修,狮子小学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完成改善方案;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已经开展调查摸底和工作考察,正在制定《璧山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施璧山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已完成2019至2020学年度60名大学生学费资助工作。
养老方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已完成7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个村级互助养老点选址,建成“中央厨房”1个、“孝心食堂”6个;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选定在大兴和璧泉敬老院进行热水供应系统安全化升级改造;开展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已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437人,其中集中供养174人,集中供养率40%。
医疗方面: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区级医院对所有发热门诊患者免费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72642人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普通号源供应占比64.3%,便民门诊服务17328人次,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33493人、糖尿病患者11438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50个、签约19万人;推进15个镇街发热门诊建设,拟定来凤、八塘、丁家、三合和璧泉5所卫生院在原址实施改扩建,拟定璧城、大兴、正兴、大路、青杠和七塘6所卫生院在院内选址新建,河边、福禄、健龙和广普4所卫生院已确定建设方案,正在落实建设用地。
此外,还有更多璧山人因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收获了满满幸福——农村危房改造2278户,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提前完成全面任务1249户;老旧小区改造正在进行天湖花园和远林雅宇片区,均已建成党群邻里服务中心,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均已完成50%;棚户区改造已完成大路道口片区138户、河边镇盐井河片区130户、黄葛片区455户整片拆迁,鹰嘴片区359户已完成300户拆迁,来凤丝厂棚户区改造加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5%;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已完成初步选址……
一项项贴合群众心声和需求的民生实事,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件重点民生实事的顺利推进,让璧山的民生画卷厚重而温暖。
(记者 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