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边镇同心村,过去带头不交水费的老罗,又重新用回了自来水,并开始定期缴纳水费。
丁家街道高古村,7组村民夏吉学惊喜地发现,自来水价格从每吨12元的“天价”,降到了最低每吨3.12元,“这个价格比城里还低!”
大路街道团坝村,村党委书记胡正兴颇有成就感——过去,村里平均每年水费只能收取60%左右,而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50%;现在,村里的水费收缴率达100%,漏损率却降到了11%。
……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多年来,得益于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多数地区农村都通上了自来水。但与城市供水管网末端由物业管理不同,分散在村组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多由村组自行管护,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管材质量差、群众管水护水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水费收缴难、跑冒漏滴多、水价成“天价”的恶性循环。
为破解这一难题, 今年初,我区把“党建引领·水价治理”作为农村党建的“一号工程”,在全区的45个试点村(社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基层群众用水自治机制,让党员、群众合力当好“管水员”,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平价水。
水价降了、水质好了、村民乐了……半年多时间以来,在先行先试的45个试点村(社区),村民切身感受到了“活水利民润万家”的可喜变化。
党员带头干 用水管起来
前不久, 家住河边镇同心村8组的村民老罗来到亲戚家做客,正好遇到亲戚家自来水管漏水,亲戚一个电话,几分钟后管水员吴昌明就带着工具赶了过来。
“这要在过去,户外水管跑冒漏滴都长期没人管,更别说有专人上门来维修了。”管水员吴昌明的“上门服务”,令老罗既惊奇又惊喜。
老罗所在的河边镇同心村早在6年前就通了自来水,然而老罗和村里不少人家宁可到村外水井、小河里挑水吃,也不吃能直接通到厨房灶台旁的自来水。同心村7组、8组两个村组甚至整体3年不吃自来水。
放着现成的自来水不用反而要去挑水吃,这是为什么?“太贵!”同心村党委书记杨国财一语道破。杨国财说,同心村有8个村组1737户人家。随着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早在2014年就实现了全村通自来水。
“那时候大家高兴啊,都感叹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老罗说,可用了两三年后,矛盾就出来了。
“矛盾的根源在于没人管!”杨国财说,过去的管网采用的是PVC管材质,容易破损。加上农村供水管网由各村民小组自行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护机制,甚至有人故意挖断水管偷水灌溉、养鱼,造成农村管网跑冒滴漏现象非常严重。个别高海拔村组漏损率高达60%,而同心村一些村组的水价也达到了每吨十几元的“天价”!
“看得到,吃不起,这让大家更生气!”老罗说自己带头不交水费,很快7组、8组就欠了水厂4万多元水费,干脆整体改回了吃井水、河水。
“同心村的问题并非个例,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管材质量差、群众管水护水意识淡薄等原因,我区不少村、组都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吃水贵问题。”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用水没人管,得党员来带头。据此,今年初,我区把“党建引领·水价治理”作为农村党建的“一号工程”,在全区的45个吃水贵问题突出村(社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基层群众用水自治机制,让党员、群众合力当好“管水员”,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平价水。
半年多时间以来,试点村(社区)的1700余名党员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参与巡查供水管网设施包片包线包阀、联系住家周边用水群众包户包表,带头缴纳水费、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带头参与农村供水设施管护,带动群众加强水源地保护、供水设施建设监管、及时报告跑水漏水情况、主动缴纳拖欠水费。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试点村(社区)的用水问题,开始从无人管向有人管转变。
村村有实招 水价降下来
“现在村党委牵头成立了用水户协会,水压高了,水价也降了,用水可方便了!”近日,丁家街道高古村7组村民夏吉学,打开水龙头准备做饭,“哗哗”的自来水倾泻而出。
和其他试点村(社区)一样,夏吉学所在的高古村7组,水价常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在于管网老旧破损,以及常年无人管护导致管网跑水漏水严重。但自从今年1月,高古村党委牵头成立用水户协会,由党员带头“管水”后,高古村实现了“水价降下去、水压升上来”的转变。
今年1月,在成立用水户协会过程中,高古村党委书记张国模主动担任协会理事长,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管网改造和管网维护,并动员全村1024户村民全部加入了用水户协会。协会成立后,一改过去管网由村民小组自行维护的模式,而是交由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专人定期巡查。这样一来,管网漏水、跑水率得以大幅降低。目前,高古村自来水管网实现了统一管理,水价也稳定降到了每吨3.12元(2吨以内)——4.12元(2吨以上)之间。
“成立用水户协会可谓我区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群众合力管水的一大实招。”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45个试点村(社区)已经实现用水户协会全覆盖,并依法登记为社会组织、开通了银行账户,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用水户协会全程参与用水设施规划、建设、施工、验收等环节,动态搜集掌握群众在农村饮水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用水户协会还依法依规收取、管理本村(社区)水费,节余水费原则上用于供水管网维护和水价补贴等。
在用水户协会运行过程中,各村也纷纷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创新开展水价治理工作。
“我们村的用水矛盾主要体现在供水不稳定上。”正兴镇大面坡村党总支书记薛乐勇说,大面坡村地势较高,从水厂出来的自来水虽然经过二次加压,但有些村民小组还是水压不足。
今年3月中旬,大面坡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彻底解决供水不稳定的问题。
“经过反复查看、综合考虑,我们决定新增一个加压泵,将饮用水进行再次增压。”薛乐勇说,加压泵安装后,位置偏高的几个村民小组的吃水难题终于得以解决。用上了稳定的自来水,水质也得到有效改善,村民对用水户协会也更加支持和信任。
在大路街道团坝村,村党委书记胡正兴牵头探索了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党员和水管员参与宣传解释、管网巡查、维修维护等日常工作的表现情况进行加减分,积分可以兑换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胡正兴介绍说,通过一系列监督、奖惩政策,党员的责任感增强,村民的主动性提高。现在,村里的水费收缴率能达到100%,漏损率降到11%,水费结余已有25万余元,管理效益逐渐变成经济效益,形成了“以水养水”的良性模式。
点上见成效 面上铺开来
一方面是党员带头管理,另一方面,在“党建引领·水价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改造农村供水设施。
目前,12个试点村(社区)已实施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农村PVC供水管网全面升级改造为PE供水管网,目前已基本完工。在其余33个试点村(社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解决农村供水管网局部损毁、管件缺乏、“表后表”管理不便等问题,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
“通过近半年的试点,我们聚焦‘管’和‘建’两方面问题,初步探索建立了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引领、以用水户协会为主导、以农村群众广泛参与为支撑的‘党建引领·水价治理’方式。”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45个试点村(社区)“党建引领·水价治理”的入户宣传率、群众知晓率、用水户入会率、欠缴水费清缴率基本达到100%,农村饮用水漏损率从试点前的35%下降到20%。目前,已有20个村(社区)水价从实收最高10元/吨、平均5元/吨,降低到2吨以内3.2元/吨、2吨以上平均3.8元/吨的阶梯水价。
“45个试点村(社区)的探索,为其他地方解决吃水贵、吃水难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将在全区所有村(社区)进行推广,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平价水。
记者手记 群众急忧盼党员带头办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不是真心为群众办事,检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心中始终装着百姓、为着百姓、护着百姓,以真诚质朴的情怀投入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中来,才能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肯定;而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也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群众急忧盼,党员带头办!深入了解问题,带头解决问题,合力破解难题,在“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直观目睹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决群众急忧盼的跃动身影,真切感受到了广大党员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的赤诚初心。
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关键要实打实、硬碰硬,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即将在全区范围内铺开,只有真刀真枪干,动真碰硬抓,不打折扣,不惜力气,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我们乐见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更加期待下一步工作带来新的变化,期盼“党建引领·水价治理”的纵深开展,能让更多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利益,见到实实在在成效,看到实实在在变化。(记者 谢捷 曾清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