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贯彻落实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之十九 聚焦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紧跟“双城记”发展新方向
2020-08-05
来源:

核心提示>>>

  地处璧山北大门的八塘镇,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农业产业化效果明显。如何在璧山建设主城都市区“迎客厅”中展现新作为,本报邀请到八塘镇党委书记林华伟进行探讨。

  本报记者: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到了识大势、顺大势、行大势,方能成大势。那么林书记对于八塘镇未来的发展,该如何借助目前的大势来乘风破浪呢?

  林华伟:区委书记蓝庆华在全会上指出,璧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将打造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在璧北要建设“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八塘地处璧山北部,紧邻合川、北碚两区,距北部主城最近,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缙云山、云雾山两山环抱,璧北河穿流全境,是都市区中的世外桃源,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乘着“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势,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生态区”这个定位,重点从“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三园建设”三方面发力,建设“生态八塘、美丽田园”,为璧山建设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尽一域之力。

  本报记者:八塘镇地处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确实是山清水秀,那么请问林书记关于生态建设主要的发力点和工作是什么?

  林华伟:我们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围绕“两山一河”,实行“两手抓”,保护好“迎客厅”的生态本底。

  我们一手抓生态保护,做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伐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作,让生态得到充分涵养,全镇森林覆盖率现已达到61.2%,八塘已成为空气清新,满目苍翠,山泉细流的养心之地。

  另一手,我们抓污水治理,做好“控增量、减存量”工作:严守生态红线,决不新增一家污染企业;通过整治养殖场、建生态湿地等措施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减少直排,让璧北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再现一河碧水、两岸绿茵的原生态场景,使八塘成立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下转2版)  (上接1版)

  本报记者:就美丽乡村建设而言,八塘镇将具体抓好哪些工作呢?

  林华伟:建设美丽乡村,我们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基础设施,二是人居环境,三是基层治理,四是脱贫攻坚。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补齐“道路、房屋、厕所”三块短板。一是对外打通黛山大道北延、璧山至北碚高速等大通道,对内推进入户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加快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改变农房风貌。三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户卫生厕所全面普及。

  在人居环境方面,我们在开展“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四化”行动。“硬化”就是要将入户便道、院坝打成混凝土;“净化”就是要推行家禽圈养,农村垃圾统一收运处置;“亮化”就是要推广农户安装庭院路灯;“美化”就是要规整庭院,增花添绿。通过这“四化”来改变农村“脏乱差黑”的旧状,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农村庭院。

  本报记者:我们在改善这些硬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在构建和谐乡村方面做些什么呢?

  林华伟:这也是我说的第三件事——基层治理,我们聚焦民生,以党建引领,正在进行“四项治理”:一是小区治理,治好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解决居民的烦心事;二是水价治理,治好农村饮水“跑冒漏”,解决农民饮水贵的问题;三是低保治理,治好民主评议度不高,解决群众不认可的问题;四是土地流转金治理,治好流转风险和定价矛盾,解决农民土地租金兑现难的问题。通过这四项治理,回应群众期盼,构建和谐乡村。

  第四件事就是脱贫攻坚战,我们精准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问题,统筹战疫和战贫,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确保脱贫攻坚今年取得决战决胜,在全面建成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办好上述四件事,建设美丽乡村,让八塘成为人们向往之地。

  本报记者:就“三园”建设方面,八塘镇下一步的工作举措是什么?

  林华伟:按照区委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位,我们将做好“两个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档升级“菜园”“果园”“花园”。

  第一个产品就是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将致力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监测认证、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系统”,锁定蔬菜、樱桃、血橙、麦李等特色品种,突出绿色生态品质,打造“云雾”系列品牌,调整我镇农业供给侧结构,占领中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我们知道,云雾山樱桃节每年都很火爆,请问林书记这是因为八塘的樱桃品质好吗?

  林华伟:樱桃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除了八塘的樱桃品质好,产品绿色生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市民对乡村休闲体验的需求,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好的第二个产品——精细化的乡村服务产品。我们将坚定推进“三变”改革,整合农村自然生态、农耕文化、农村房屋等资源和现代物流企业、网络销售平台、文旅公司等乡村服务业要素,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业态,为市民提供农产品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田园乡居等乡村服务产品,这样来激活农村资源,延伸农业价值链条,打造市民向往的绿色菜园、生态果园、美丽花园,建设大美田园,为“迎客厅”增光添彩。(记者 熊浩)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w001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