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立足“三优”禀赋 打造“四宜之城”
——看南川区如何推进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
2020-07-24
来源:

青青金佛山,呦呦福南川。

  前段时间,南川金佛山又火了一把——依托树枫杜鹃这一金佛山独有的生态资源,第十一届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杜鹃花节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位于重庆南部的南川区,是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板块,是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大自然赋予南川优渥的自然禀赋: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佛山,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山王坪,国家湿地公园黎香湖,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十二金钗大观园。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布局中,南川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被市委、市政府赋予了“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新机遇、新使命,就要有新担当。南川着力以生态为基底,立足“三优”禀赋优势,致力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等,努力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四宜之城”,提升城市能级,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体现南川担当、实现南川作为。

  打造“1小时通勤圈” 推动同城先行发展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

  南川,山脉交错、溪河纵横,凤嘴、龙岩和龙川三江蜿蜒北去。大自然形成的空间给南川带来了如画风景,却也形成了交通的重重障碍。近年来,勤劳坚韧的南川人用实际行动打响了交通建设攻坚战,南川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了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架设起了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

  昔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朝天堑变通途,千里蜀道一日还。2007年11月28日,渝湘高速公路界石至水江段提前竣工通车,主城到南川的行车时间从过去的4小时缩短至40分钟;2013年9月28日,南川至涪陵的重要通道——南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3年12月13日,南万高速实现全线通车,南川到万盛的行车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20分钟;2017年10月19日,南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今年6月10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调研南川时,对南川交通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为南川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实现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明确了方向和路径。如何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指示要求,加快建设“一日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

  南川提出将发挥在畅通“东向”“南向”出渝大通道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坚持交通先行,充分发挥交通的支撑作用,全力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形成金佛山景区“快进”“慢游”“畅行”交通格局,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一日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

  在高速公路方面,南川已建成渝湘高速、南万高速、南涪高速、南道高速,南两高速将在8月具备通车条件,渝湘高速扩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西环高速将在年内开工,万正高速及其支线合大高速已经纳入全市规划,并将在年内完成招商。在铁路方面,渝湘高铁已开工建设。“快进”的大交通格局将逐步实现,特别是金佛山形成高速环线后将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南川将围绕“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目标要求,结合现有交通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全区旅游交通的近期和中远期建设进行了规划。从近期规划分析,一是渝湘高铁南川段建成通车后,以重庆东站为起点至南川城区,车程15分钟;二是渝湘高速复线建成通车后,以内环高速江南立交为起点至南川城区,平均车程47分钟。从中远期规划分析,一是自驾城市快线,以绕城高速忠兴互通为起点至南川城区,平均车程38分钟;二是乘坐市域铁路,以重庆东站为起点至南川城区平均车程半小时。

  通过规划建设一系列高铁、城际铁路、城市快线等交通基础设施,未来重庆中心城区至金佛山东坡、南坡、西坡、北坡将分别在近期和中远期实现1小时通达。

  生态建设大迈步 生态更优百姓更富

  地处主城都市区,坐拥金佛山的南川,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4.8%,在主城都市区甚至四川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和其他6个临近重庆的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被评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既然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我们就要努力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在生态方面,就是要首先巩固好自身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底。”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虽然南川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南川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持续大跨步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仅仅一项国土绿化工作,就彰显出南川对生态建设的执着和坚持。据介绍,在大规模“消灭”荒山荒坡后,不少地方都面临营造林用地难的问题,南川区为了不断增加“绿”量,将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推动经济林发展和低效林改造,逐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金佛山方竹笋是南川知名的林特产品,总面积达23万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竹林出现老化、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此,南川区拿出专项配套资金,按每年3万亩左右的速度,对近10万亩竹林进行低效林改造。2019年,南川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金佛山方竹新造林4400亩、低效林改造38000亩,一方面提升竹林质量,另一方面提升方竹笋产出效益。

  南川山王坪镇庙坝村1组贫困户夏春学,2019年承包了469亩低产方竹林进行改造,区林业局每亩补助200元,除去雇请其他人务工开支的5万元,自己家庭务工收入就有4.38万元。同年,夏春学承包的竹林就产竹笋5吨,收入4.5万元,从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小老板。

  除了低效林改造外,在新造林方面,南川则结合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花椒、桃子、李子等特色产业,仅新建花椒基地就达到了2万多亩。南平镇玉龙村是贫困村,由于地处煤矿采空区,土地石漠化严重。2018年底,业主李代春抓住退耕还林机遇,栽种了300亩适宜当地生长的花椒树,今年已经初挂果,亩产花椒200多斤,收入15万元。预计明年进入丰产期后,年收入可达45万元。

  “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近些年南川的‘绿’量持续增加,仅2019年,全区就完成营造林12万亩,为南川夯实绿色发展基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奠定了基础。”南川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提高城市“含金量”

  南川距离重庆主城仅一小时车程,属主城都市区,也是重庆的文旅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南川旅游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8%。尤其是辖区内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金佛山更是闻名遐迩。

  7月22日,南川区东街项目现场,一片繁忙。解放路以南临街建筑主体形态已现,今年10月有望实现开街。

  “东街将是南川又一文旅热点,它见证了南川的时代变迁,是南川人民独特的记忆载体。”南川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作为曾经的棚户区,东街自去年3月开始实施保护开发计划,按照“山城”联动、景城融合的模式,将以真实的生活形态为蓝本,保持东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烟火气息。

  “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你看我们正在建设的东街项目,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关心它的建设进度,这个项目正在还原老南川人的回忆。”在东街项目建设现场一南川市民表示,南川的景、城、乡都变得越来越美,有更多人来到南川旅游观光,作为一个南川人非常骄傲。

  文化是诗,风景是远方。当前南川正在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提高金佛山的“含金量”,帮助更多老百姓走上“生态路”,吃上“旅游饭”。

  目前,南川区以实施全域旅游理念下的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最大特色,整体设计“金佛山—南川城区—大观园”发展布局,打造以金佛山景区为核心,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启动金佛山景区5A提升、东街项目、景城大道、大观园游客集散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见成效。

  “随着南川知名度增加,外来旅游人数增加,围绕商务领域交流合作明显加快,外来客商来南川投资考察频次显著增多。‘金佛山珍’系列农特产品和‘南川味道’市场大卖,方竹笋、大树茶、中药材、南川米价值提升。”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南川方竹笋线上销售累计达10万斤,同比增长2倍,价格增长30%;古树茶红茶销售价格增长1倍;南川贡米销售同比增长20%,价格增长35%。定购金佛山药材的数量、单价明显上涨,给南部片区中药材传统种植乡镇带来经济增加值1200万元。以方竹笋、老盐菜等为原材料的“南川味道”系列菜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11个菜品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菜品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聚焦康养产业发展 打造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需求的激增,康养产业成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南川“三优”禀赋突出,因此将康养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词,通过旅游+康养、中医药+康养等融合路径,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推动森林康养的发展,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施森林生态修复,进行林相改造,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健康示范森林和森林氧吧;以3个国字号公园为龙头,推动森林体验养生园区建设,在一些适合的林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基地;对4.3万亩城市周边森林实施“补天窗”、提质增效改造;开展“森林村庄”建设和创建;培育家庭林场、森林人家,推进森林古道修复,增强森林体验养生特色等。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区建成森林体验养生区6个,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和户外拓展等森林体验养生基地10个,发展家庭林场30家、森林人家100家,修复森林古道5条,森林体验、养生收入超过20亿元,参与人数年均达到150万人次,创建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森林休闲养生品牌项目,开发10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美食,点亮南川“旅游名城”金字招牌。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南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迅速,金佛山西坡、金佛山北坡、金佛山南坡、金佛山东坡、大观园、乐村、山王坪、神龙峡等八大组团,良瑜·国际养生谷、兴茂·乐村旅游康养度假区等一大批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相继落户,协议引资总额达600亿元,为把南川打造为川渝居民的“第二居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南川区康养项目中,良瑜·国际养生谷,成为南川区建设速度最快,呈现度最高,市场口碑最好的森林康养项目。该项目距离金佛山西坡游客接待中心不到5公里,是一个集度假、康养、游乐多位于一体的旅游康养度假区,这里拥有重庆范围内设施最完善,长达6.8公里的森林康养步道,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是身心康养的最佳居所。同时,其配套了1000多亩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了绿色生态有机食品基地、研学基地、特色民宿等,是森林康养的理想去处。

  南川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多样,特别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有史以来就有规模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一直是川产道地药材重要种植地之一。2017年9月,南川区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之后,“中医药康养”便频繁进入人们视野。

  如何擦亮中医药康养“金字招牌”?南川区将游、食、养等与中医药康养“挂钩”,力争到2025年医药康养产值达到100亿元。

  “游”方面,打造金佛山环线路中医药养生度假和大观园环线乡村康养、药食同源体验旅游路线4条。“食”方面,已经培育天麻等康养名特产品25种,研制出8大系列400多个特色药膳菜品,开发出金佛山玄参保健凉茶等饮品。“养”方面,南川区正着力打造“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城市名片,已经建成一批中医药康养小镇,建成精品中医馆4个,在各康养度假区设立国医馆,打造集文化生活、娱乐保健、疾病治疗、护理于一体的康复托老中心。

  今日南川,集万千之美于一身,“金佛山·福南川”也已成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吸引着无数的游客踏足而来。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吗?我们常说有些地方难以克制发展的冲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这是唯一的道路吗?此行在南川区的见闻给了我们答案。

  曾经的南川也一度面临城区空气质量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明显等难题。发展不仅要讲速度讲效益,更需要在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而南川上下也敏感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南川的金山银山。

  这几年,南川区绿色发展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近年来,该区将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严守耕地、林地、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努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同时,该区深挖生态资源经济价值,依托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了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发展了一大批乡村旅游村镇。

  更值一提的是,多年来,该区坚持把环保作为招商引资的“硬杠子”,不仅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企业,还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以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南川体现得淋漓尽致。(区融媒体中心采访组)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w001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