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高考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寒窗苦读12年的莘莘学子正在积极备考,做着最后的冲刺。高考前夕,考生们如何调整状态、安心度过考前这段最重要的时期,是当下不少家长和考生都关心的问题。6月2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璧山中学专业心理老师曹梦莹。
“在考前,有部分考生对高考中能否正常发挥十分担忧,甚至出现了焦虑情绪。”曹梦莹告诉记者,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水平的比拼,更是一场心理和毅力的考验。出现紧张或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现象,考生要学会接纳、认识、自我排解压力,而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积极引导,从正面去鼓励考生。
越是最后关头,作为考生的家长更要保持良好、轻松的状态。“家长要尽量避免说‘如果考不上,只有复读’‘你紧张,我也跟着紧张’等这类话,容易加重考生紧张的情绪。”曹梦莹说。
考前,家长也要学会放轻松,不要将自己紧张的情绪传染给考生,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家长可以告诉考生‘焦虑是所有考生都会有的正常情绪。’‘我们更看重备考过程,你的努力,我们都能看到。’等顺应孩子心理的话语。”曹梦莹说,家长如果发现考生已出现连续失眠、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对于考生,在考前,可以做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该复习的我都复习了”等鼓励的话给自己打气;也可以向朋友、老师、家长倾诉,寻求安慰。同时,长期伏案备考容易引起生理、心理疲劳,考生可利用备考间隙,通过跑步、瑜伽、体操等运动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考生还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注意合理膳食结构,调整身心状态,抓紧最后的时间,为高考做好最后的准备,曹梦莹提醒。(记者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