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疫情防控一线,你的身影很美
——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刘碧翠、徐樱月
2020-04-24
来源: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碧翠,护养中心主任、老年科护士长徐樱月榜上有名。

  疫情发生以后,这两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4月22日,记者采访了刘碧翠、徐樱月,为读者带来他们的故事。

  刘碧翠

  “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尽我所能 ”

  10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2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连续奋战在H1N1防控一线,先后收治了1000余个发热病人。10年后,已是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冲锋在前,主动请缨,奔赴湖北,与病魔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他叫刘碧翠,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1月22日,第一时间进驻璧山隔离病区后,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安危。

  “湖北恩施,有我童年点点滴滴的记忆,我不少亲朋好友都在那边居住。如今这个城市闯进了‘病魔’,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有责任把它赶走……”刘碧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月4日,重庆第四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刘碧翠带领璧山13名医护人员出征了。

  抵达武汉后,刘碧翠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经过两天紧急强化培训后,随即投入到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查房、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与汇总……除了这些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刘碧翠还积极参与到另一件重要又紧迫的事情。

  “那时,舱内的十几个医疗队来自不同地方。如果诊疗行动不一致,力量无法形成合力,救援也无法达到效果,当务之急是制定统一的医疗核心制度。”刘碧翠说,为此,他同其他负责人一起用最快的时间,制定了首个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东西湖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并于2月9日正式投用,确保了方舱医院的平稳运行。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2月16日,接湖北卫健委指示,刘碧翠所在的重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开辟新的战场。

  刘碧翠沉着应对,将前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沿用到新的“战场”。他和队员们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里,协助沌口方舱医院迅速建立了医疗构架、医疗核心制度等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带领团队,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开舱准备工作,顺利收治了近1000名患者,及时缓解了当地疫情防控压力。

  如今,在家休养10天左右后,刘碧翠又重新穿上了他的白大褂,返回工作岗位,继续为我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力量。“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一定尽我所能。”话毕,刘碧翠带上支气管镜,前往病区,为部分患者“清肺除痰”。

  徐樱月

  “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初心依旧 ”

  巡查病房、督查护士站工作、检查药品物资……援鄂归来的徐樱月在忙碌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短短的头发,浅浅的酒窝,面对患者时,她脸上总是挂着温柔的笑。

  徐樱月是区人民医院护养中心主任、老年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0年来,她用一路坚实饱满的成长轨迹,走出了人生绚烂的芳华。2月4日,徐樱月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驰援武汉,成为了方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毅然担起了方舱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任。

  乘坐绿皮火车踏上武汉的土地时,徐樱月只感觉到一片寂静。经过短暂的培训,她就进驻到条件相对简陋、患者收治任务重的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

  从疫情一线到疫情“火线”,徐樱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方舱医院院感防控硬件条件的简陋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这是史无前例的,任何人都没有经验,建设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控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在困难面前,在疫情面前,徐樱月从不轻言放弃。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徐樱月和队友们一起深入方舱医院,走遍每一个角落以此熟悉舱内各个场所,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以此避免可能存在的每一个风险。设施设备、房间通风、医疗废物管理、消毒隔离,每一个环节她都在认真把控后与队友们分享,然后商讨感染预防方案、明确医护人员洗消流程。

  “摸着石头过河”初见成效,徐樱月和队友们又转入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用之前在东西湖方舱医院累积的“重庆经验”帮助这座新的方舱医院投入正常运行。

  “又是一项挑战。”徐樱月丝毫不敢放松,绘制病区布局流程图、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及工作流程、列出医疗护理医药物资,20多个小时的持续战斗换来沌口方舱医院达到开院标准。

  “新战场”投入使用,徐樱月担任护理部副主任,这意味着要担负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每天环境消杀、设备消毒、护理排班、流程修订、质量控制、交通协调……虽然规定只在舱内工作6小时,但其实每天都要呆上10多个小时,“因为防护服穿戴不易,我们都想着在舱内时就多做一点工作。”面对高强度工作、高风险感染、长时间隔离,徐樱月毫无怨言。

  3月18日,援鄂归来,徐樱月经短暂的隔离休息后,又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他们都说我清瘦了,连头发都没有了光泽。”听到同事的“打趣”,徐樱月只觉得亲切,“尽管日常工作没有援鄂时那样紧迫忙碌,但是我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初心没有变。”

  (记者 王锋 王淼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