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从区农技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已建成3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个国家级监测点正在规划中。
据区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点监测是掌握我区主要耕种制度、施肥水平、土壤肥力变化的有效途径,同时能为农田养分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月9日,记者在八塘镇智灯村耕地质量监测点看到,该监测点占地1亩,被划分为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紧密排布,在监测试验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
据了解,建成的耕地质量监测点主要分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通过监测施用不同肥料后的土壤表现,形成试验对照组,进行对比评测,找出更优质的组合,减少常规化肥对农耕土地的影响。
记者看到,监测点内土质松软,铺就紧密,是我区蔬菜种植常用的石灰性紫色土。“为了模拟不同的种植环境,我们根据璧山土壤类型及主要耕种制度选取土壤,目前,已建成的八塘镇智灯村、大兴镇船形村、正兴镇石院村的三个省级监测点,涵盖了我区主要的蔬菜、果树、水稻土壤类型,将在5月份开始进行全面试验。”区农技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 马惠心 实习生 邓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