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清华和老伴给羊“放风”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八塘镇青云村云雾山脚下,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大约15分钟后,几幢石头房子出现在眼前,靠近路边的就是贫困户王清华的家。
“现在只剩2户、4人还住在山上,没人愿意住在这里了。”王清华和老伴在山上住了一辈子,也穷了一辈子。
“以前种点小菜、水稻,能自给自足,还喂了两头猪和2头牛,一年基本就靠这点收入。”收入微薄,再加上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王清华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2016年,王清华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生活也从这时有了转机。
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王清华的就医负担减轻了,帮扶单位帮助其修建了卫生厕所,住房经过C级危房改造后也变得更加安全,镇上还为他提供了护林员这一公益性岗位。生活有了变化,闲不住的王清华开始盘算着如何增加收入。
“山上地广人稀空气好,适合搞养殖。”王清华向镇级帮扶人潘英主动表达了自己想通过发展养殖来摘掉“穷帽”的想法。
2018年,借助产业扶持资金,潘英为王清华送来了5只羊。第二年,又送来了4头猪仔。
“王清华本来有一些养殖经验,但是也会经常给我打电话咨询。看得出,他特别想把养殖业做好。”潘英是八塘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在王清华发展养殖的过程中,没少出谋划策。
“要想养得好,除了靠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点都不能偷懒。”山上的生活单调,王清华和老伴便把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在了发展养殖。每天早饭后,王清华便和老伴忙着准备饲料,猪草剁细再煮过后才能喂食,山羊上午下午要“放风”2次……这些喂养“秘方”让王清华家的猪、牛、羊总是比别家长得好。
曾经家庭贫困,除了疾病所累,还有个原因就是路不好走。
“以前公交车没通到村里,下山的路又不好走,我们每次去赶场单边就要走2个多小时。”王清华告诉记者,因为交通不便,每个星期也只下山一次,买些生活必需品,遇到下雨天,道路湿滑,深一脚浅一脚,十分危险。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为了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得益于好政策,去年年底,从王清华家到山下的路完成了一部分硬化,预计今年就能通到家门口。
“党的好政策帮一把,自己也要努把力,只要我们老两口还干得动,就要自食其力。”王清华65岁了,依然干劲十足,他告诉记者,今年,他还要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勤劳的双手真正过上好日子。
(记者 黄瑞 王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