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
2021-08-16
来源:

“你还指望着从土里刨出‘金疙瘩’?”2012年,我从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时,正赶上老家重庆市璧山区在规划建设10万亩蔬菜基地,便打定主意回老家搞农业。谁知,父母一脸不高兴。

我理解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起早贪黑一颗汗珠子摔八瓣在地里刨食,可日子一直紧巴巴的。这让他们认定农业“没搞头”。

他们不明白,我想做的农业,跟他们那一辈的不一样。我心里揣着两个梦:一个是让农业能挣钱;一个是让食品吃起来更健康。

咋样才能做到?我的目标是搞生态农业。

万事开头难啊,搞生态农业,得少用农药化肥。这样,品质是保证了,可蔬菜水果病害多,产量低,个头也小,品相不好,卖起来就费劲。几年下来,亏了几十万。

我没有泄气,为了改良土壤,提高品质,我们的蔬菜基地仍坚持每年休耕。

“他们草不除,药不打,肥不施,让一大溜肥得冒油的田天天晒太阳!这些人莫不是骗子?”有村民到街道和区里反映,要求政府赶紧派人来查一查。

亏得党委政府支持!我扛住压力,四处拜师学技,慢慢摸索出杂草还田、尾菜还田培育土壤等技术。

苦尽甘来,基地的生态农产品,慢慢开始受到欢迎。2017年,基地实现盈利。接下来,一年更比一年好,带动了周边235户村民从事生态农业。去年,除租金外,我们又给流转土地的村民每亩额外增加202元。

瞧!土里真有“金疙瘩”。我们的耕作技术,还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

看到土里真刨出了“金疙瘩”,父母那个乐啊,这不,天天主动跑来帮忙呢。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ebf106c181d4228be19d4e1e8cc8ceb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gsl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