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名党员包片10户村民,宣传、发动做好疫情防控;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一名党员联系一个院子,身体力行带动村民爱护环境、美化乡村……8月10日,记者在大路街道团坝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在“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党员“责任田”机制开始推广应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随处可见党员的身影。
团坝村8组的杨家院子有10来户村民。过去,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不强,不仅村民不自扫“门前雪”,还有不少人乱扔垃圾。
这些问题都被党员张正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该村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中,划片由张正国联系杨家院子。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张正国总会随身携带扫帚撮箕,看到垃圾就拾起来,哪家院落脏乱差,他就帮忙打扫、整理。在张正国的带动下,村民爱护环境、美化院落的意识逐渐增强,乱扔垃圾的村民少了,不少村民还主动养花种草美化院落。
“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一方面要解决村民吃水难、吃水贵问题;另一方面则要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调动群众的力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大路街道负责人表示,在“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中,团坝这样的试点村,形成了一名骨干党员包片一个“责任田”、定点联系N户群众的“1+1+N”机制,目前这套机制已在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推广应用,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党员有了‘责任田’,参与基层治理的责任更加明确。”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路街道将在各村(社区)广泛推广“1+1+N”机制,进一步调动党员积极性,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党员带头、群众自治。(记者 曾清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