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邻互助院坝感知设备已完成调测并接入基层智治‘141’平台,跌倒监测雷达、一键呼叫功能均正常启用。”
近日,一条手机短信同步发送大兴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及人大代表,标志着该镇通过“兴邻互助院坝”治理模式破解独居老人守护难题已初见成效。
代表“金点子”变养老“好方案”
“我今年75岁,老伴走了,女儿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腿脚越来越不利索,要是一个人在家摔了,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2024年第三季度,大兴镇船形村人大代表小组集中活动的院坝会上,村民张婆婆向代表倾诉说。

“现在农村独居老人多,住得又散,出点急事,还真有点顾不过来。”一旁的村干部也补充道。
这番对话,戳中了参加活动的彭文宾等人大代表的心,如何守护农村老人安全?成了代表们的热议话题。为帮助群众解决守护老人难题,彭文宾等人大代表又通过“代表联络站”、入户走访等形式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到当前农村居住人口老龄化,加之居住地分散,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独居老人监护难、应急响应处置慢、安全难、就医难,不同程度存在独居老人安全陪护需求等痛点,针对以上问题,人大代表们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建立“以村(社区)为依托、以邻里为纽带”的“兴邻互助院坝”解决方案,积极向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论证后,2024年底,该镇试点推广“兴邻互助院坝”项目方案已具雏形,并在大兴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票决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就此转化为守护老人的“好方案”。
监督助力推动“兴邻互助院坝”落成
2025年初,推广“兴邻互助院坝”票决为该镇民生实事项目后,镇政府迅速行动,筹措资金,成立工作专班,启动项目建设。镇人大也将“助力农村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列为今年人大监督重点,全程锚定,推动“兴邻互助院坝”建设。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按照该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8月底,大兴镇累计投入资金16.5万元,完成贯通“镇—村—网格—院坝”四级组织建设,按“地域相邻、自愿抱团”原则划分454个“兴邻互助院坝”互助单元,同时根据独居老人安全需求,安装46台跌倒监测雷达等AI设备,在全镇基本构建起“智能预警+邻里互助+应急响应”的守护体系。
破解独居老人守护难题成效渐显
据了解,大兴镇“兴邻互助院坝”模式建成运行以来成效亮眼,独居老人突发意外时,实现“1分钟群呼、5分钟到场、20分钟应急到位”的高效响应,已及时处置突发情况90余起,预警准确率超90%,紧急事件处置效率提升60%,群众满意度高达98%。同时,通过评选“季度互助之星”“年度互助模范”,群众参与率提升至80%,累计完成互助服务150余件次,基层自治活力显著增强。相关经验在全市“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兴邻互助院坝”模式是大兴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案例。镇人大负责人表示,“保障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后续,镇人大将以更实举措强化监督、以更优效能践行职责,推动更多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常增常新。(曹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