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一老一小”成为了当前社会最关切的民生热点和难点问题。璧城街道聚焦“一小”难题,创新推动社区儿童托管服务,正悄然改变着众多家庭的生活,用小小的托管,托起关乎民生幸福的“大事业”。
收集民情,社区育儿凸显难题
“孩子放学了,我们还没下班,家里老人又不会辅导作业,这几个小时孩子没人管,实在让人发愁。”“每年寒暑假最头痛了,这对我们双职工家庭困扰不小,而且也不是每个家庭都那么幸运刚好有身体健康的老人在身边帮衬。”“现在外面各种培训班倒是多得很,不但贵还远,哪里上得起”……2024年3月,在璧城街道杨柳坝社区的一次三级院坝会,“社区育儿难题亟待解决”呼声高涨,成为了这场院坝会讨论的主旋律。
“针对院坝会上群众反映的问题,后续一段时间我和同选区的代表一起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走访和调研,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再通过传统的家庭方式来照顾孩子,孩子课后托管问题已成为社区居民心头的一块大石,困扰着千家万户。”区人大代表、璧城街道杨柳坝社区党委书记周群说,“已经将我们收集到的情况向街道人大工委反馈,特别希望能做点什么改变现状。”
区人大璧城街道工委主任张敬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行了汇报,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立即召集街道民政相关分管负责人一起商议,共同破题。
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就近可及”
“我们杨柳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是2021年正式投用的,设施齐全、场地宽敞、环境舒适,平时正常办公都在一楼,二楼除了一个大会议室其他房间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作为儿童托管服务的实施场地是非常有条件的,居民也方便,还更放心。”周群说。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很快确定了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采用“公建民营”方式开展普惠型社区儿童托管服务的办法。精选托育型三方机构,通过低价出租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场地,从而实现降低家长托管费用,让群众得实惠,真正实现“幼有所托”且“就近可及”。
历时几个月,新鲜出炉的杨柳坝社区儿童托管中心终于赶在暑假前正式营业开班招生了。
“暑期班是我们托管惠民服务的第一阶段,主要接收5—12岁儿童全天托管,一个多月招收了四五十位小朋友,接下来将开设偏于日常的周一至周五晚托班和周末特色艺术班。”据托管机构工作人员谭女士介绍,由于街道低价提供了场地,他们降低了在杨柳坝社区托育中心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由全天托管1280元/月、半天托管680元/月、餐费每餐13元降低到了全天托管500元/月,半天托管299元/月,餐费每餐10元。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收费标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集中调研,成果复制盘活资源
2024年8月,区人大璧城街道工委组织小组20余名区人大代表、街道部分议事代表到杨柳坝社区针对社区儿童托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代表们在社区托管班现场了解了培训报名、课程安排、活动场地、饮食午休、费用缴纳等具体情况,并听取了托管机构工作人员现场介绍和街道关于社区儿童托管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对街道下一步社区儿童托管工作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精确托管定位,始终坚持以便民为主,盈利为辅,打通儿童托管“最后一公里”;二是明晰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教育照顾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解决部分社会‘痛点’”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活力;三是提升托管水平,加强机构内部规范管理,通过进一步科学设置托管期间教育培训课程、保障儿童饮食和人身安全等方式,不断提升托管质量;四是加强监管服务,确保托管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让“好事”能持续办好。
小托管里有大民生,代表们一致认为,街道能聚焦“一小”问题,找准切入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服务群众需求,积极率先推动第三方托管机构在社区开办儿童托管班,做实社区儿童惠民托管工作,既解决家长托管需求,又为机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还实现了社区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一举多得,值得总结和推广。
据了解,在人大璧城街道工委的推动下,杨柳坝社区儿童托管服务模式得以在璧城街道城中社区、塘湾社区、芋荷社区复制施行,每年为每个社区增加了3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成功实现了社区自我造血和资源的盘活利用。
“城市的温度,本就源于一件件的民生小事。‘孩子课后和假期去哪儿’的问题,看似是一个家庭的小烦恼,实际上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大民生。”璧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敬晔说,“社区儿童托育服务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这一创新模式不仅缓解了家庭育儿压力,也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他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关注社区儿童托管工作,促进托育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托育服务,提升托育服务可及性。(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