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大兴镇万民村林木繁茂,果香四溢,77岁的匡仲全行走在自己与大伙亲手浇筑的水泥路上,望着李子、梨子挂满枝头的果园,露出欣慰的笑容。
匡仲全,乡亲们口中时常念叨的“匡代表”,从2000年初当选为镇人大代表以来,二十余年人大代表生涯里,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高票当选,是民心亦是责任
四年前,大兴镇万民村开展区、镇人大代表换届,当时已73岁的匡仲全本已做好不再参选人大代表的准备。
提名推荐会上,他反复向选民真诚地表达了自己不再参选的意愿:“我年龄大了,也该让年轻人来发挥作用了。”
然而选民们似乎不吃他那一套,全票联名推荐他为大兴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在接下来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大会上,在监票员和计票员的共同见证下,匡仲全再次高票当选镇人大代表,其中唯一一张反对票,还是他自己投的。
面对选民的信任,匡仲全深知,选票背后是选民的期盼,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暗暗发誓:选民如此信任我,虽然年龄较大,但绝不能歇着,一定继续做好群众心声的“传声筒”、利益的“守护者”。
修路富民,誓要啃下“硬骨头”
大兴镇万民村3组主要以坡地为主。“那时路不好,群众出行难,看着村里这么多优质的水果卖不上价,真是着急!”回忆起十年前,匡仲全带领群众一起修路的场景,他由衷的说。那期间,他始终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代表履职重点。
2014年,万民村积极响应国家修建“四好公路”号召,动员村民积极修路,改变落后面貌。但匡仲全所在的村民小组却苦于资金缺乏,村民们只好望路兴叹。面对大家的期盼,他决定捐出自己的部分存款,购买石头、水泥等材料,组织挖机施工。由于经费有限,当年仅完成了部分路基,虽然没有修成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但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村民的日常出行条件。
2021年,在匡仲全的不断努力呼吁下,促成这条村道重启施工。修路过程中,有部分群众对翻修路基及重修路基表示不满,认为现在的路基能够满足日常的出行需要,翻修路基的施工作业会破坏良田、良土和果树。对此,匡仲全多次耐心地与群众沟通,积极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大家忘了上次收水果的商贩放着我们这边低价水果不要,反而去收购旁边村社的,还不是因为路不好,运输成本高了,这路我砸锅卖铁也得修……”经过他的多次劝说,部分不理解的群众也表示自己愿意出一份力。
从2014年到2021年,匡仲全前前后后共计捐赠约30万元用于这条村道的修建。每当有人问起他:“你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呀?你不觉得这钱捐了很可惜吗?”他表示:“看到下雨天大家衣服上的泥点子,我就惭愧,看到水果烂在地里,我就心痛啊!这条富民路修好了全村都高兴,有啥可惜的嘛?大家选我当代表,我就该起到带头作用。”
省己待客,把心交给群众
就是这样一位无偿捐献了30余万元的镇人大代表,却把勤劳与简朴刻进了骨子里。现已77岁高龄的他除仍积极参加代表履职活动外,还坚持下地劳作,年复一年,他亲手栽种的梨树、李树已成果林。水果熟了,他亲手采摘挑到集市去卖,每斤只卖2元,辛苦往返一趟,所得不过百余元。
匡仲全省吃俭用,对自己很“抠门”,对乡亲却是“大手大脚”。得知村民家中有人罹患重病或遭遇困难,他主动上门探望,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只为解其燃眉之急。此外,他时常接济村里的孤寡老人,尽己所能给予帮扶。
这份“省己待客”的反差,正是他作为人大代表“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匡仲全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哪家有矛盾、哪户有困难,他都第一时间到场解决。用他的话说:“代表就是要替群众跑腿、为群众撑腰,群众的事解决了,我这心里才踏实。”乡亲们提起匡仲全都会竖起大拇指:“‘匡代表’办事,我们一百个放心、一千个满意!
从修路到助民,从履职到担当,匡仲全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证明:人大代表的分量,不在职位高低,而在是否把群众放在心上;人大代表的价值,不在言语多少,而在是否为群众干成实事。他铺就的不仅是一条乡村道路,更是一条连接民心的纽带,用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最动人的风采。
(李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