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大气磅礴的书写,就是用脚步在大地上书写。
按照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的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跑农村、进社区、去工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推动了社情民意在一线了解,发展思路在一线形成,发展难题在一线破解,惠民实事在一线兴办,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
4月17日起,璧山网推出“基层•调研手记”栏目,通过党员干部们的调研手记,记录他们把身心沉下去、服务送下去的点点滴滴,记录璧山这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务实举措。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邮箱:bs41430505@163.com,请注明“基层•调研手记”。
今天,推出的是三合镇党委书记陈健的调研手记。
绿水青山“访”出致富经
三合镇党委书记 陈健

生态茶园

与群众摆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投身“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我在基层调研工作中收获颇丰。
零距离——真正走进群众
刚来三合时,就有群众给我私下说:“三合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困难很多。干部群众关系比较疏远。”
有效的沟通是达成共识的最佳手段。群众和干部要互相了解,真心信任,才能合舟共济,携手前行。在工作中,我逐渐发现,群众一般只有赶场天才会往干部办公室跑,找干部办事;干部也只有在工作需要时,才会下村去找群众。这样的模式,有碍于干部和群众的及时、有效交流。正因如此,很多信访问题沟通不及时,政策理解有歧义,干部跟群众产生了距离感,导致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小事变成了难事。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我在党政办公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发展合力。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五个一”工作法,即:每半年至少深入联系对象家里1次以上,发放1张联系卡,参加1次服务活动,提出1条增收计划,解决1个具体问题。开展“订单式”和“下沉式”工作法,全镇共组织干部党员165人,实现帮扶群众5047户。为更加畅通渠道,镇里注册开通了“三合先锋”微信公众号,设置便民服务、惠民政策、办事指南等栏目,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新媒体快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自推行以来,收集意见、建议和解决实际问题550余项。目前“三合先锋”微信公众号关注群众已超过2000人,关注人数还在持续上升。
做产业——真心增收致富
三合是典型的农业镇,经济发展缓慢,财力薄弱,“造血”功能不强,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二郎村还是市级贫困村。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摸清三合发展的病灶,在与群众的无数次“摆谈”后,我深知:脱贫不仅要靠“输血”,更要提升“造血”功能。产业不兴旺,群众自然不能“乐业安居”了。
随着九永高速建成通车,合璧津、省道444的规划建设,15分钟主城,7分钟永川的实现,三合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我们的干部不能当“守摊者”,要用智慧和坚强破解发展难题。正在此时,党的十九大送来了“乡村振兴”的良机。
三合传统特色农业有基础。在走访调研中,群众对发展茶叶情有独钟,对种植花椒颇有心得,对更新柑橘兴致高昂。为此,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调研,细致思考,决心牢牢抓住茶叶、水果、花椒、苗木等产业,按照“集约化、标准化、公司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的路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带领群众往“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这一方向发展。我们牵住了二郎万亩茶园这一“牛鼻子”, 在“生态茶园”种植茶叶12000亩,发动群众种植花椒7000亩、水果5000亩、苗木3000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镇引进农业企业7家,培育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33家。2家全国知名品牌——浙江安吉白茶和云南玫瑰园种植企业落户三合。建成花椒加工企业1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件,重庆市著名商标1件。
初春时节,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又带着农技干部来到茶山,茶农们正忙着采明前茶。闭上眼睛,轻轻呼吸,感受茶叶的芳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我把我此时的感受告诉了茶农们,并告诉他们:“现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人需要这样一个地方解解压,洗洗肺,我们茶山很值得打造,明年我们也想办一场“梨园茶海”文化节,但是要靠你们的支持,把土地流转出来,改良茶叶品种、加大茶叶种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一个茶农笑呵呵的说:“只要能赚钱,那还是可以,书记啷个说,我们就啷个做。”这一次,群众听进去了,大家想着发展乡村旅游,要努力让绿水青山变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干部群众一起,正在积极筹备2019年乡村旅游文化节。
延链条——真情帮扶企业
三业茶厂是三合一家老企业了,在本地做地有声有色, 但是通过多次走访调研,我发现企业发展面临几方面难题:一是茶厂与茶叶基地相隔较远,茶叶加工不方便;二是设施设备落后;三是品牌效应不突出。我深知:产业发展需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于是极力动员业主转型,一开始企业负责人不理解、不愿意、怕风险,为打消他的顾虑,镇党委政府帮他申请区里项目,又帮他理清思路,确定方向,终于达成共同发展思路:在茶山建设标准化厂房,更新换代设施设备,改良茶叶品种,打造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企业。大家共同积极努力,还引进了黄金叶、浙江白茶、福选9号等优良品种。已种植优良茶叶12000亩,玫瑰1000亩,优质柑橘3000亩。
“通过基层密集的调研工作,我真实的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群众才是推动发展的真正英雄”。也让我更加明白 “鼓起劲,沉下心”,要把一件事当作品来完成,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编辑:阎亮 陈燕 审核:黄义臣)